陕西省三原职教中心 戴文丽
摘 要:微课能反映乐理视唱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其内容简洁,主题鲜明,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让乐理知识的展现、学习更为生动活泼,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将微课应用于乐理视唱教学中,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将微课渗透于乐理视唱课堂教学当中,提升微课应用于乐理视唱课堂教学当中的实效性。
关键字:幼儿保育专业 乐理视唱学科 微课
乐理视唱学科是我校幼儿保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音乐课程的基础。然而,乐理视唱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既不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学习兴趣拓展也产生负面影响。乐理视唱知识包含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音乐中的常用记号、音程、和弦、调的知识等,是幼儿保育理论课程中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基本乐理知识对学生音乐知识掌握和巩固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音乐旋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对音乐元素和表现形式的界别,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为学生音乐感悟和创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因此,乐理视唱学科对学生来说显得十分重要。
一、中职学生乐理视唱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乐理视唱学科教学形式较死板,教学理念显得较陈旧。课堂理论教学以“师授生学”为主,教师讲解以乐理知识灌输和概念剖析为主旋律,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乐理知识,并通过被动的技能考试掌握知识。因此,很多乐理视唱课堂上“教师津津有味,学生不知所谓”的状态。
乐理视唱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乐理视唱知识是键盘、声乐、舞蹈等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乐理视唱知识学习难度大,学生在乐理视唱学习中缺乏兴趣,以往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等原因,致使乐理视唱知识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率低下。
二、微课在中职乐理视唱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正是以它教学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等特点弥补了乐理视唱知识授课时的缺点和不足,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预习、学习和复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学乐理的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乐理教学的实效性。
运用微课生动的影像图文和音响效果变化,将微课中的画面和音响等手段渗透于乐理视唱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化枯燥为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丰富了乐理视唱课堂,为学生创设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和突出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提升了教学效果。
微课能反映乐理视唱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的教与学活动,其内容简洁,主题鲜明,在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让乐理知识的展现、学习更为生动活泼,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将微课应用于乐理视唱教学中,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将微课渗透于乐理视唱课堂教学当中,提升微课应用于乐理视唱课堂教学当中的实效性。通过网络整合了一系列适应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学习乐理视唱的微课学习资源,例如抖音、百度、哔哩哔哩、慕课。
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平台教学软件,在电脑上或移动设备上完成学习任务的发布让学生学习,并且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增强了直观性与有趣性,有效突破重难点,使学生成功学习到记谱法更加深入的知识,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混合式学习关键在课前的线上自主学习,学生根据班级优化大师中教师发布的记谱法学习资源以及任务单利用碎片时间自主观看记谱法的有关微课资源,完成基本乐理学习内容的课前测试、系统自动评价,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督促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课堂中教师根据《乐理与视唱练耳》重理论,重能力的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的特点,结合班级优化大师平台中学生的课前反馈,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探索、并设置学习小组,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及以儿歌贯穿课堂教学并且穿插精心设计的游戏互动练习设计,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树立好学好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自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融入教学之中。
课后教师将课堂内容以及作业及时上传至班级优化大师平台,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一步自主学习,查漏补缺,完成任务,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延展课堂时空,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微课在中职乐理视唱课堂中应用效果
通过微课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理论素养、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从事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能力并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未来争做优秀的幼儿教师的职业精神。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大部分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习交流来成功解决问题,使学生合作意识增强。
1、学生主动参与。基于云班级优化大师平台的混合式学习,作业前置到课堂,关注学习过程和效果,正常正向激励,重树学习信心,养成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时间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学习能力稳步提高,为后续的钢琴,声乐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2、学生乐于探究。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面对学生我们到底是“奉送”真理,还是教他们“发现”真理呢?毫无疑问,我们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过程中教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价值时,才能焕发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激发创造行为,使他们真正获得智慧的成长。
3、学生学习能力增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乐理与视唱练耳》学科在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优等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带动后进生不断进步,影响相关专业课程的进步。
三、微课在中职乐理视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
研究中发现存在了电子阅览室开放有时间限制,少数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不高,影响课堂练习与探究。改进措施: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条件,实现校园内网络全覆盖,多种途径激励学生,通过活动积分、兑换奖品、月专业考核等方法激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