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职教中心 吕 频
【摘 要】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学校教育也是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基础。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学校教育宽度、挖掘社区教育深度、提升教育发展的高度。
【关键词】社区教育 学校教育 有效融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来,我国学习型组织建设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社区教育作为最基层、面向学习者最广泛的学习型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由于受到资源投入不足、课程资源更新慢、共享平台缺失等方面的原因的影响,导致社区教育发展步履维艰。要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必须建立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机制,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才能使社区教育效益最大化,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以社区教育为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校教育宽度
社区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为学生进行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开拓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很多社区内都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如名胜古迹、文化名人、民俗文化、体育设施以及园艺树木等,是开展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养成的宝贵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资源,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教育,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实践活动,将有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社区内的图书馆、健身中心、影剧院、博物馆、公园等文化、娱乐、休闲场地和设施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学习、娱乐舞台。例如,商南富水镇的闯王寨,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学生就可以到这些地方游玩,参观金钟山闯王寨,品味历史文化的艺术魅力,游览闯王古寨遗址景观核心园、泉茗旅游度假生态观光园、东寨沟闯王文化演艺广场、富水镇至王家楼十里明清古街、古墓沟汉平民墓群考古基地、王家楼美丽乡村生态体验园、闯王灵芝爱情公园等园区等景观,让学生在游玩中陶冶情操,激发爱的情感。学校应灵活有效地挖掘、整合这些社区资源,发挥其育人功能,既能够让学生走出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丰富灵活的社区教育,发展创新能力;又能够寓教于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拓展学校教育的宽度。学生在社区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制度、规范的约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立足于学校教育,开展理论研究,挖掘社区教育深度
1、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活动。在社区,社区支部书记带领党员群众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睦社区居民公约”等相关内容,学校领导讲党课,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弘扬正气的文明市民。
2、开展规范居民的行为习惯。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家庭里的物品摆放、卫生打扫与保持、花草树木的维护等,都需要一个良好的习惯,所以社区里的所有设备,包括自行车在内的所有交通工具,如果随意停放,将会给公共秩序造成影响。为了让车辆停放线变成“风景线”,社区组织人员在辖区小区内展开巡查,将随意停放的车辆摆放至规范位置,将人们的良好习惯得以养成。学校本着就近原则,安排教师不定时的下沉到社区居民家里,指导卫生打扫、物品摆放等行为习惯,尤其是贫困家庭,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技能,走出贫困。
3、开展争创五好家庭活动。为了更好地提升社区的良好风尚,实现家校共育的效果,引导家人共同努力,创设家校一致的育人环境,促进家庭教育的自觉,在社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五好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每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以此引领社区的文明风尚。
社区教育的深化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社区居民和学生踊跃参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协作尤为重要。当我们以理论为支撑,以科学研究为导向,探索社区教育的深度时,学校教育以其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更多的教育优势,成为了社区教育的重点实施对象,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加强社校融合,资源共享,提升社校融合高度
1、文化共享。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一是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整合、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社区编写特色教材,如《可爱的商南》等,通过拓展阅读可以加深学生、社区居民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二是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根据社区群体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和其已有的知识状况,设计出了《文明乡风》、《实用技术》、《家风家教》、《中医保健》等30个主题,立足于居民需求、文明素养、科学普及、社区治理、社区发展、服务实践等方面,使学习者在各种要素的综合作用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师资共享。学校教师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知识更新快、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水平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投身到社区教育中,他们走进社区,用自己的爱心和文化知识服务社区居民,不仅可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教师自身也在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有效促进了学校与社区教育的联系和发展。
3、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实现社校共同发展。当前,居民日常生活中对互联网和手机的依赖性增强,手机的功能也越发强大,两者结合便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教育。居民可以利用微信、QQ、微博等信息交流工具,随时随地阅读感兴趣的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信息,也可以在午饭后登录微博看些时事热点。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关注教学内容热点,并对热点进行解读;学习者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实时交流互动、讨论和发表观点。这样社区、学校可以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总之,社区的丰富的育人资源、教育氛围和教育环境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社区充足的硬件资源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活动阵地,学校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规范的教育资源为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挖掘并突出、强化其中的教育功能,就能够有效的形成一个教育合力,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为学生乃至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影响,能够有力地促进学校、社区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Z],2016-08-01
[2] 黄云龙.《我国社区教育的嬗变、发展态势及实践策略》
[3] 井星. 新时代城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