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枣林初级中学 王兵岐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互动双方,教师担负着启发、诱导、传播知识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自觉自愿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自主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提不出问题,或不会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里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观察到的现象、经验感悟等提出与知识相关的问题。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能感染和吸引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洗好的衣服我们怎样晾晒才能使衣服干得更快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后迅速提出“是不是要晾在阳光下呢?”、“是不是要把衣服展开呢?”“是不是挂在有风的地方会干的快呢?”“阴雨天会影响吗?”等等问题,课堂气氛马上活了起来,学生主动提问思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学生有问可提,有话可说,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能够有效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动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在不同的角度中探求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
1、以情激趣。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热爱一个学生,则可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弃一个学生。公正无私的教育之爱,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更为重要,爱可使他们抬起头走路,将感激之情迁移到学习中,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不至于因成绩不好而沉沦下去。当一些学生学习中不能将教师所讲知识掌握、作业频繁出错、提问回答不对、测验得不到好成绩时,教师不要一味责备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清楚盲目的“唯我独尊”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治的师生关系。我们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是否对学生充满高层次的教育之爱,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2、设疑激趣。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尔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符合学生实际,这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讨论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触电会有生命危险,而鸟落在高压线上却安然无恙?为什么冬季夜晚给稻田灌水能防霜冻?类似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就会深深吸引学生探索。但是,“设疑”一定要注意教学的目的性和学生的接受性、兴趣,应力求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解答的情境,以保证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过程,注重体验
1、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动手实验。物理新课程要求通过学生更多地动手实验,来提高教学效果,实验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边思考边实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例如,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这一节的教学中,对于怎样测量电阻的大小,如果直接将实验方法、实验器材等告诉学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多次测量的目的,如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测量,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将会使他们对实验原理、过程及方法理解得更透彻。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学生边学边实验,主动地去做,然后得出结论。
2、用实验验证学生的疑问,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物理是实验科学,从来就是把实验验证作为检验假说的唯一标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我们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学生经常会问:如果电流表和电压表位置接反了会烧毁电路吗?有时我们讲很多学生都不理解,其实,我们不用说那么多,你可以说,那咱们实际做一下,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但对于老师要有实践知道此实验是安全的)。当学生做完后,既看到实验现象,解答了他的疑惑,又解决了实验中的故障问题,同时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
四、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学生真正获得了时间和空间,才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有可能是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教师要少讲、精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可以理解的不讲。
2、教师的讲应是引导、启发,指出思考的方向,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3、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学习、探索。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都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是高质量的交流。
4、提出一个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便通过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评价方案和实验操作等环节,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教师不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发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教法,运用何种教材,都要把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每个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