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初级中学 齐 鹏
【摘 要】 数学作业模式的调整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开放式、层次化、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使教学与课程相互促进。
【关键词】 数学作业 优化设计 思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既要关注他们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蕴涵着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以此理论为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形成一套新的符合我校初中数学作业模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使作业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课前预习完成:问题探究作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设计合理的问题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也特别重视数学问题探究意识,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探究作业。备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课标要求,精心设计相关问题,同备课组老师充分讨论,让这些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现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新授课前把这些问题作为预习纲要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
针对问题探究预习新课,使预习具有目标性、针对性。学生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重点、难点有大致了解,在课堂上就可以合理分配注意力,把有效的潜能投放到学习之中。而且这种探究式问题有利于学生讨论交流,从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可以节约预习时间,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提高效率。
二、课后完成:课时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学生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坚持个体差异理论,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成绩优异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相对落后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教师自编课时作业。
教师根据课堂知识设置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作业是基本知识,大概安排3~4道选择或填空题。如基本概念的辨别类,这部分作业学生不会感到有多大困难,要求全班同学都完成。第二个层次的作业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要求较高的练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给予必要的指导,一般安排2~3道解答题,且让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完成。第三个层次的作业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其难度大,属于选做题。一般安排一道题,目的在于激励一部分同学继续深入学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设计好课时作业后经备课组老师充分讨论,最后定稿,在每节新课后让学生完成。
这种针对性练习不仅是课堂的延续,而且能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并解决了“吃不了”与“吃不饱”的问题。由于每个题目都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题量适中,能减轻学生负担,减少做练习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做作业的快乐,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作业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三、每周完成:设计一周一练巩固性作业
通过一周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选取典型的问题编制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同时为加深对已学知识的印象,在每周一练中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重现性作业,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通过每周一练中易错题、疑难题的练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本节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数学的效果。这种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配到每次的练习中,既帮助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加快了其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同时每周一练中一些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可以继续挖掘的开放式问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
四、章节检测性作业
首先,在教学章节结束时进行“章节过关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合格”和“提高”两个层次给出分层矫正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自编“测验”作业。在每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测验题,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每次编题后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测验卷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学生在编题过程中能够学会知识的归类和整理,重现知识的运用过程。编题后能够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愉悦身心。
最后,研究性作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材料,教师给出数学学习范围,学生自主选题,探求数学新思维寻求新的突破,及时形成反馈意见,得出新成果。研究性作业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作业模式的调整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把学生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促使教学与课程相互促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良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