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程目标,阐述了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利用探究性学习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探究性学习 注意点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通过调查某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想法、冲突来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探究性学习非常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它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是富含创新意识的一门学科,它在提高学生学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还涉及到其它相关学科。这诸多特点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采用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集知识、技术、实践于一体。新课标下中学信息技术课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拓展学生信息渠道,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己任,灌输式和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显然不适应中学生的学习,也远远达不到新课程中提出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改变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将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再者,中学生智力趋于成熟,记忆能力很强,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易接受新知识,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随着生理和心理发展,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持怀疑的态度甚至是叛逆心理,如果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学生正确的掌握知识、技能,更谈不上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正是为适应中学生认知规律而提出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不会产生叛逆心理,还会对探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自己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实施探究性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培养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高级技能,还可以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我的经验表明,以这种方法引导激励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教学效果往往比较好。
二、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主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个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相关内容的学习,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通过同学的协助找出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方法之后,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提示,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制作正文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主题活动中以《保护家园》为题,让每组学生制作一个宣传的小册子,要求学生图文并茂,开有页眉页脚。在活动中,我只起到了引导和辅助作用,主要由小组协作完成,每位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文字组织,图片处理,版面设计。在主题活动结束后,我请每组同学起来讲解设计的思路,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评价,学生乐在其中,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一个教学设计,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从现实生活和网上调查了环境状况,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和共享资源的优势,以网络为载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査找有关资料,学会主动学习,进行小课题研究和探讨,感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这样的创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的功能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师生关系向伙伴关系转换,学生成为探究与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则从传统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群体的协作者,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者。教师在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培养和信息素养和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信息辨别能力。
三、信息技术课中探究性学习中的注意点
其一,信息技术教育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比如像信息技术的概念,因特网的基本原理,这些纯理论的内容并不适合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还是应该采用讲授法,学生着重体验信息技术和网络对生活带来的变化。
其二,探究性学习中必须创设给学生创设情境,该情境可以是模拟现实生活情境产生的,从情境中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其三,探究性学习必须采用协作学习。我们所说的协作学习并不是形式上的分组,然后教师布置任务,进行所谓的小组学习,这样的小组协作学习并不是真正的协作学习,只是小组中的个别成员在学习,其它成员可以说在分享个别同学的学习成果,而没有调查、探究、总结归纳的这个思考步骤,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为了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学生必须觉得任务是切实可行的,但确实具有挑战性;第二,团体必需小到足以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贡献;第三,小组中每位学生所担负的责任必须有更清晰的界定。
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性学习,培养他们适应和建设信息社会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教育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综合能力,让师生在交流中同步增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