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初级中学 马宁哲
物理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物理课程的教学实施中有效融入情感教育,可以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更浓厚的课程学习与研究兴趣,对实现教学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也成为教师主要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制定情感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引导学生有效的探索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信号功能,可以表达、传递出人们对外界一定的认知与思维等方面的信息。教师积极的情感会对学生直接产生感染、激励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深入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物理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实际学情,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影响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取得的点滴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同学的肯定、鼓励和期望,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二、巧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新课程标准理念特别强调教师的课堂设计,情境教学进入现代物理课堂成为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学习物理的情境,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情景,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变通能力。例如学习“浮力”的相关内容时,为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时会漂浮在水面”的结论,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功能向学生分别展示了木块、蜡块、鸡蛋投入装水的烧杯中,以及橡皮泥、铁块投入装水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并且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向学生演示这一平时在生活中不易见到的“悬浮”现象,从而引出“如果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会怎样”的结论,以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加强物理史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物理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更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才能经常不断地把真、善、美的思想和情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永远美丽。例如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隋代建造的赵州桥,明朝建造的天坛回音壁,以及现代的钱学森、吴建雄等科学家的动人事迹,都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四、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物理学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物理学科重视开展物理实验,对各种科学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探究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物理实验的机会,指导学生分小组开展物理实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勇于探究,按照物理实验的操作规范和操作要领认真进行实验操作,共同协商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例如在教学“电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来开展电路实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和连接,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搞清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体验到参与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让学生很好地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兴趣,建立对物理学习的良好情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加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总之,以情感人能促进教育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实践,重视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