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小学体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且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课堂气氛营造的好坏往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是否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是,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成为众多教师渴望获解的困惑。
关键词:小学体育 营造氛围
随着近年来小学体育教学研讨如火如荼的进行,体育教师也在为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与探索着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而在不断的尝试。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上好体育课?
一、精心准备、调控气氛
体育课堂气氛的节奏与韵律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种艺术是通过体育老师细心的准备,在体育课中运用各种组织方法,使学生的情绪、情感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使体育课的气氛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学生在这种富有节奏韵律变化的气氛中,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在精神上也可以享受体育锻炼的多变乐趣。一堂体育课的气氛,如果没有节奏、韵律的艺术性,总是平平淡淡,就会使学生在精神上感到乏味,身体上感到疲劳,从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体育课堂气氛的节奏、韵律必须要有变化,也有平静;有紧张的时候,也要有比较轻松的时候,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能够使这种热情得以保持。
二、带着游戏走向学生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组织教材,以游戏进行穿插,把简单的项目处理成综合趣味性的项目。原本单调的跑步运动变得生动活泼,事先安排学生模仿动物跑,让学生自己策划、施展各自才华,对同学的创造性的动作加以赞赏。一个小的站队细节上,学生的四路纵队分别编成“芒果队”、“草莓队”等以水果方式命名的,都是儿童乐于接受的。由于竞赛因素增加,学生练习兴趣劲头更足,练习密度增加。这时,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是自己的指挥教练。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人的运动能力和集体力量,同时又培养了激发创造力的自信、进取心等优良个性素质。
三、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在放松运动时,在音乐伴奏下老师以舞蹈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可以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四、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能促使学生内心倾向于教育过程,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体育教材的特点,采取课前语言引趣,挖掘教材非智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熊大与熊二》的故事来导入,力求做到“趣味化”,这样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为学生学习新课作好精神准备。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感,老师根据他们的“童心”、“童趣 ”、“童语”、“童行”去对学生导教导行,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思的创设故事情节、角色扮演,“飞过大峡谷”、“绕过小树林”、“游过小河”、“走过独木桥”、“模仿各种动物”等,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发挥主导、激发主体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丰富自身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要想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氛围,首先教师的言行要有鼓动性和启发性,教师给学生示范动作时要准确、轻松、漂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要适度,应把握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对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要表扬,又要指出其不足,使其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再者,教师的情绪以及口令要有感染力,体育课上教师的情绪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如果教师课堂情绪不好,会给学生造成压抑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的练习兴趣。相反,教师在课堂上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总之,要想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就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把握课堂的气氛和韵律,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