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严谨而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多元化、趣味化的数学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发掘问题、挑战自己、尝试新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长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数学课堂 创新能力 培养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再创造、体验再创造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能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思维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焕发创新的活力呢?
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时间已经证明传统教育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是错误的。为此,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方法的艺术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创新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创新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同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二、动手“做数学”,体验创新的乐趣
“做数学”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困惑,自主进行旧知识检索,新知识探索的过程,学生不仅触发思维的灵感,而且能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因而,“做数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应相信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为他们创设“做数学”的机会,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创新”出来。
三、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课题探究,营造创新氛围
在开放性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思考、探究和交流的过程。如讲“水位变化”这一节时,在引导学生探讨完例题后,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寻找与例题相似的数据处理问题,像股票的涨跌,潜艇的沉浮等。由学生自行设计数据表格,并提出问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在教七年级数学“几何体”部分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或制作教材中的几何体,并拿到课堂上来。在寻找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体图像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教具时,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远比教师拿来现成的教具要好得多。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课堂上学习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运用多种思维,激发创新灵感
从思维活动的过程来看,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识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的结果。它不仅需要聚合思维,也需要发散思维;不仅需要分析思考,也需要直觉思维;不仅需要抽象思维,也需要形象思维。它还离不开奔放的想象力。教学中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维,从而激发创造灵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五、形成个性化学习,开发创新潜能
不同的学生由于经验背景、认识水平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往往对同一数学现象作出不同的认识、理解与分析,从而表现出数学学习上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要训练他们一题多解的能力,通过课堂上处理一些具体的习题,鼓励他们只要敢想,都能找到处理问题的方法,由此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到了很大的鼓励。
六、培养数学好奇心,养成创新习惯
好奇心是人探索未知世界最强大的动力,是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是否有对数学的好奇心,是否能以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科学家的发明往往是从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开始的,我们每位同学在学习数学时也要经常提出“假如这样,会……呢?”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次次地鼓励、培养,学生就会渐渐具有对数学事物的好奇心,也会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
七、创新激励性评价机制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极少去鼓励创造,更有甚者因为学生学习的错误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一是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二是在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平时和期末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特别是注意学生创造意识的体现。如参加艺术实践的合作、组织、创新情况。三是学生回答问题即使有错误,也要和风细雨的进行“诱导”,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后能够更好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更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实践,与时俱进,争取做教学改革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