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初级中学 刘曾军
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源,在课堂教学加以合理利用,可以助推动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通过大量的调研,在目前教学实际中,存在教师在思想上对地图的运用不够重视,在驾驭课本上没有对历史地图深入挖掘,在资源运用上很少进行地图教学课外拓展,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制约了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把握课堂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巧关联和活运用,使历史课堂简约、高效、有意义呢?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合理利用地图资源,跨越时空,拉近距离,增强学生生动形象的感知认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历史学习能力,以达到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借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地图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如七年级《隋朝大运河》,北通涿郡,南连余杭,中心是洛阳,永通邗江。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海黄淮、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图文对照有利于学生牢固记忆历史知识。《新航路的开辟路线图》教师可以把4条主要的航路用多媒体动态历史地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提供直观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这样学习起来更加形象直观,弥补文字内容的不足,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路线图往往可以阐明原因,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台儿庄战役形势图》看图可知,徐州是铁路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向南可以到达国民党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台儿庄是徐州的门户,是山东南大门,北联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自古来就是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由此可见台儿庄的重要性,再加上指挥者的战略战术,都是中国军队主力完成对日军包围发动全面反攻的有利因素。历史地图知识的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战争胜利的始末,有利于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巧用地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可以让学生不断提高以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梁启超曾经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基础也”。他将整个历史空间概念比喻为掌握整个历史的基础,借助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最重要途径。历史空间概念,空间思维能力,都可以通过地图来培养,如《罗马的扩张》《肥水之战形势图》,《南美独立战争形势图》,《北伐战争形势图》都可以解释历史事件在空间上发生推移变化的内容,通过静止的图像,借助运动的图例和标记探明历史史实的运动转向、位移和变化,随着图示其过程在大脑空间中完成,学生的空间变向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甚至可以用多媒体或flash演示其动态变化。如《长征形势图》,可以促使学生空间关系的思维能力的形成。先是从东到西,再由南向北,途经11个省份,多次粉碎国民党的围剿,不仅巩固了记忆,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唐和北宋长安都城对比异同,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沿革发展的特点。战争形势图,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学生以宏观整体的认识,可以增强历史空间概念的培养。历史地图与文字相辅相成,互相配合是历史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倘若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形成历史空间概念,那么我们就无法正确地把握历史问题。巧用历史地图,有益于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形成正确的、多维的、科学的时空观念。
三、活用地图,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家国情怀
历史地图的活用,可以充分彰显历史课程育人价值。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海上丝绸之路图》,宋代《海外贸易图》,具有非常丰富的史料价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增强改革开放,特别是今天中国一带一路的设想的历史认同,以充分认识中国古代的中外交流,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形成实践历史视野,形成世界视野。学生学习历史,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能够从历史中获得民族精神的把握,汲取历史智慧,得到价值引领。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融入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培养民族精神,通过《秦朝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元明清疆域图,可系统地呈现了我国历朝历代,对钓鱼岛南海及南海诸岛拥有主权的历史,严格加强国家主权意识教育。《西汉疆域图》可以了解到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开通丝绸之路与并于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利用该图,我们可以明确的判断出从西汉开始,新疆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疆域都是变化的,借用历史地图来讲述疆域的归属问题,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国土安全教育。印度法学家默迪在《边界与地图》一文中强调,“要是有国家公开出版社发行的官方地图,那么这些地图是国家对领土边界最有力的证据”。如西藏边界问题的谈判的解决,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示。
总之,在今后历史教学中,我们若能充分恰当发挥好历史教材和地图册中地图在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独到优势,做到图文并重,无疑将为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水平,开辟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