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初级中学 邱琦玉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以注入式、填充式、包办式来进行语文古诗文教学活动,这种模式使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培养和发挥,积极性得不到激发,教师也会感到越教越累。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通过与同组教师交流和自身探索实践证明: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少教多学,少讲多研,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才会由被动、依赖变成自主、独立的学习,从而在学习能力上不断生成、发展、展开。
一、研读
即重视文言文的朗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而是也具备一定的生命、活力。因此学语文就要不断诵读,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复地朗读,最好做到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情、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读,如: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速读、慢读、出声读、默读等,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变为声情并茂的作品朗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二、研诵
即重视文言文的背诵。学习文言文和学习现代文一样,必须通过背诵一定数量的文章去积累语言,掌握文言的字、词和句式。文言文在生活中很少运用,客观上缺乏实践的环境,因此更应多读多背。只有多读多背,才会有语感,才能迅速领会文章内容。并且背诵应掌握一定的窍门,不是机械的死背硬记。几种常用且收效较大的文言文背诵技巧主要有:
1、理解记忆法。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背诵。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即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
2、提纲挈领法。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
3、趣味背诵法。在学生练习背诵达到一定程度时,为了进一步强化记忆,消除持续背诵造成的单调感、疲劳感,依据“寓教于乐”的原则,可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背诵兴趣:“对歌”式背诵法。让学生同桌与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以“对歌”的方式,每人一句,轮流背诵或者你背我看,我背你听;“接力赛”式背诵法,即摹仿体育运动中接力赛跑的方式,由多个学生每人一句,上递下接,循环往复。以上方法不但趣味性强,而且参与面广,效果较佳。
4、分层背诵法。理解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分层背诵法,就是先理解背诵部分的总的意思,然后把它分为几个层次,归纳概括出每层的意思,了解层与层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思路理清,将各层的意思连贯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几遍,就能较快地背诵下来。
三、研学
即重视文言文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重视预习,学会自学。学生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光呆坐着等老师来讲解。那么,如何做好这个预习工作呢?可以分三步进行。首先,学生自己先粗读全文,不急于去看下边的注释,更不要对着有关翻译书逐字逐句地读,而应该是全凭自己的语文功底硬看下去,不懂的字词暂且放过,或者可以根据前后语境体会出来。通过粗读一遍,对文章有个模糊轮廓,了解大致情节。接下来,是细读全文。这一步要仔细地逐字逐句搞懂。对照文章下边的注解,把较难的字词理解清楚,并与自己原先体会出来的理解进行对比,以提高判断力。同时利用好工具书,最简便有效的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那些书上未曾注释而又疑惑不解的字词必须查字典,从字典中判断选择正确义项。对一些一词多义的字词也要勤查字典,进行归纳总结,以加深印象。而词类活用、通假字、句式特点、文史知识等有关内容也必须在这个环节解决。通过这一步的精读,对文章的掌握应该做到八九不离十。第三步,在了解文章意思的前提下,反复朗读全文,使之流利上口,一直到熟读成诵为止。这样做,有助于词语的学习和记忆,能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朗读的时候,要心到、眼到、口到、耳到。但又因为每个人都有遗忘曲线,所以为了使背诵的课文长期不忘,还应及时地反复的复习。
四、研记
即重视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式的积累。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句式,是学习文言的重要基础。 学习现代文是从认字开始,学文言亦然。所谓“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就是这个意思。中学生学习文言,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开始,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要在学习中逐步积累一定量字词含义,把握各种句式,逐步形成文言语感,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学习这些文言文,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与虚词的含义,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就像盖楼房,只有夯实基础,合理巧妙地布局框架,才能盖出既坚不可摧又美观大方的房子。学习文言文尤其更应如此,只有老师少教,学生多学,二者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就一定能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使我们的课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开心。
参考文献:
[1] 王太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读与写,2010.5
[2] 宋玲.如何在枯燥的古诗文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基础教育,2004.5
[3] 尚婷婷.提高古诗文学习的途径.教学研究,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