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南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 晶
教师远程培训是指通过音频、视频、课件、在线交流、研讨等方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到受训教师那里的培训形式,是一种全新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与传统的集中脱产面授方式和校本培训方式相比,它强化了教师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以及研修的探究性与行动性等,但也存有诸多如教育观念落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资金困难、评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教师的培训学习是一项需要不断加强、终生坚持的工作,必须采取措施,改变现状,以增强各级各类培训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做起:
一、树立正确的远程学习理念
教师接受培训对学校的长期发展是很重要的,但通过外出学习、集中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教师的知识、专业素质,毕竟要付出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并且经常会与学校各项常规工作有一定的冲突,而远程培训的经济性、共享性、便捷性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网络远程培训在教师继续教育中所起到的愈来愈重要作用,树立通过远程培训实现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
二、 选择贴近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培训内容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学习和工作,培训内容一方面应该关注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引导教师工作行为的积极变化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绩效。因此,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专业能力、专业工作行为成为教师培训内容的五个核心因素,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具体细化到我们的每次培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教育素养“补课”
我所理解的“教育素养”,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所必须具有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优秀素质。它主要包括教师的品行品德、思想境界、慈善关爱、人文精神、健全人格、文明规范、读书习惯和对教育的忠诚度等方面。之所以说要“补课”,是因为上述这些问题在一部分已经在岗和源源不断地将要上岗的教师身上未能获得很好的解决。 比如教师的人文精神缺失问题;比如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与理想的要求之间有一定差距的问题;比如读书问题等等。
2、 教学素养提升
教学素养就是一个教师的准确、科学实施教学行为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教学规范、课堂设计、作业设计和处理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通常我们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主要就是看这一方面。在培训中我们应该加重对教师进行这一方面的培训,比如说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的认识有偏差、误解;对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的整体把握不准确、不到位的问题;比如说教学的设计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比如说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方面有明显缺陷等问题。
3、科研方法学习。对于一线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科研能力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比如说课题研究是怎样进行、比如说教学反思应该写。由于我国师范院校培养体制和方法的问题,师范生在校几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和引领。
三、建立“三级两线”管理模式
远程培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在管理者的视线范围中,其个体学习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其群体学习行为具有离散性,这种学习方式比以往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更加需要管理者重心下移。应该建立以省为中心、县为核心、校为根本的“三级两线”管理体制。在这种教师远程培训管理模式中,省级层面是旗帜,重在指明方向;县级层面是舟桥,重在组织动员;校级层面是根本,重在落到实处。行政管理主线做好方向性的引领作用,各级业务管理主线做好知识性的引领作用,各乡镇中心学校要根据上级相关的管理制度,出台本校教师远程培训具体实施办法,做好教师远程培训日常管理与跟踪考核工作。同时,为了确保三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远程培训机构教学管理的“两线”的协调运作,必须赋予培训机构尤其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一定的行政职能,在校一级实行行政、业务两线一体化,以提高协调效率。
四、形成三方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提起教师培训,很多教师苦不堪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钱的问题。教师培训总体上应该由政府来买单,培训经费主要由财政经费予以保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培训既是国家行为,同时也是学校行为,也包含了一定程度的教师个人行为。从经济学的观点看,教师通过提高培训得到了个人的收益,个人收益甚至可以超过社会收益,所以教师应该为这种收益而付费。政府、学校、教师三者共同来负担教师教育的费用,是目前改革的一种新思路。 所以应当建立政府行为、学校行为和教师个人行为相结合的教师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所以说培训经费保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按规定是各县应按不低于当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人头工资总额的3%作为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县级部门预算专项拨付)、学校(按规定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个人三方面结合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要强化督导,确保政府财政拨款到位;三是要强化审计,确保各级部门的教师培训经费专款专用;
五、构建质量内涵式评价机制
为改变目前远程培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考核方式,应构建构建质量内涵式评价机制,将远程学习与在岗时间、校本研修结合起来,全面推动教师远程培训学习方式由数量外延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确立由省、县、校、学员四级评价指标,以改变目前仅由省直接考核到各培训班、各培训学员的情形,形成评价合力,形成求实、科学的评价机制。
也许开展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一个个地解决,一个个地克服;但是,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远程网络培训越来越呈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和教育的不断发展,远程培训将逐渐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什么是我们知识、能力、智慧的源头活水?当然是培训。只有不断参加培训,我们才能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我们才能不断调整自己,我们才能思维敏捷,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充满自信,我们才能永葆知识、智慧之水永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