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初级中学 查 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引下,初中作文教学需突破“粗疏化”困境。本文以“细节生长”为核心理念,从教学内容、方法、指导、评价四维度构建精细化教学体系。通过将写作目标拆解为可感知的“玉片”,以情境浸润、多维互动促成细节“生长”,最终串联成篇,助力学生在微观叙事中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立体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细节化策略 素养提升
一、引言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传统写作观,在核心素养导向的当下需注入“匠心缀玉”的现代注解。新课标强调写作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思维淬炼的熔炉,但当前教学常陷入“宏大叙事有余,精微雕琢不足”的误区。本文尝试以“缀玉成篇”为隐喻,探索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在细节的“拾取—打磨—串联”中,实现从文字碎片到佳作的蜕变。
二、教学内容:拆解素养目标的 “玉片”
1、对标课标:解码核心素养的具象表达
将文化自信熔铸于民俗书写,如指导学生以“清明粿香” 为切口,挖掘传统食俗中的家族记忆;借“词语博物馆”活动,让学生在“涟漪”“氤氲”等词汇的玩味中锤炼语言质感;通过“思维导图重构”训练,引导学生从“挫折”话题延伸出“荆棘中的蝴蝶”等创新立意,实现思维可视化。
2、深耕教材:解构单元目标的“微写作地图”
以教材写作单元为基础,分解每个单元写作目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写作,学会观察”,可细化为观察方法(定点观察、移步换景、连续观察等)、观察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以及如何将观察内容转化为文字。教师通过范文分析、实地观察、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观察写作技巧。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写传记”,可分解为传记特点(真实性、客观性、文学性)、传记内容(人物生平、主要事迹、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传记写作方法(选取典型事例、细节描写、侧面烘托、语言风格把握)。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传记作品,分析写作手法,再进行传记写作实践。
3、联结生活:采集真实体验的 “素材琥珀”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从日常生活挖掘写作素材。如描写校园大树,可观察四季变化(春天发芽、夏天枝叶繁茂、秋天落叶、冬天枝干挺立)、树下故事(同学课间玩耍、乘凉、讨论问题等),融入情感思考,写有真情实感作文。鼓励学生写家庭生活(家人相处细节、家庭聚会、特殊事件)、社会生活(街头见闻、志愿者活动、社会热点事件),养成写日记、随笔习惯,积累素材。还可开展“生活素材分享会”,学生分享素材,拓展思路。
三、教学方法:激活细节生长的“催化酶”
1、情境浸润:搭建写作的场景舞台
创设丰富情境,设计挑战性实践任务。教授描写人物,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观察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如播放《骆驼祥子》片段,学生观察祥子外貌穿着,描写其形象;开展“假如我穿越了”情境写作,学生选择朝代或场景,想象经历感受写作,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2、协作共生:激发思维碰撞的火花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作文主题、结构、素材等。写议论文,小组分工收集论据,讨论合理性充分性,确定最佳论据;写记叙文,小组交流构思,互相提意见完善故事。如以“挫折”为话题写议论文,小组分别从名人故事、身边事例、名言警句收集论据,讨论如何论证,推选代表展示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3、范例镜像:架设模仿创新的“脚手架”
选取优秀、问题作文范例,让学生分析优缺点。分析优秀范例立意新颖、结构清晰、语言生动、选材典型、细节精彩之处,模仿写作;找出问题作文立意不明、结构混乱、语言平淡、选材不当、缺乏细节问题,提出修改意见。如展示《背影》中“攀、缩、倾”的动词连用之妙,也呈现学生习作中“奶奶揉面时皱纹跟着面团起伏”的灵动表达。通过 “细节放大镜”活动,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掌握“慢镜头叙事”“矛盾修辞”等技法;也可通过展示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作文,学生修改,教师总结常见问题及修改方法。
四、写作指导:雕琢文本肌理的“刻刀”
1、立意淬炼:从“现象之玉”到“哲思之璧
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确立独特立意。例如,以“挫折”为话题,不仅写战胜挫折,还可写挫折启示(挫折让人成长、学会坚强、珍惜成功等)、挫折对人生意义(挫折是人生财富、成功垫脚石、成长必经之路等);以“家乡变化”为话题,除写经济、环境变化,还可写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传承变化,体现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教师通过头脑风暴、话题讨论、范文赏析等方式,开拓学生思维。
2、结构编织:搭建篇章的“骨骼系统”
帮助学生掌握常见作文结构模式,根据文体、立意选择。记叙文可采用顺叙(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倒叙(先写结果或高潮,再叙述起因经过)、插叙(叙述中插入相关回忆或事件)结构,增强吸引力;议论文采用“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总分总”“总分”“分总”结构,使论证严谨;说明文运用“总 - 分 - 总”“总 - 分”“分 - 总”结构,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如写“我的一次难忘经历”记叙文,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倒叙,开头写经历结果感受,吸引读者,再叙述起因经过;写“谈诚信”议论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诚信重要性,中间从不同角度论证,结尾总结强调。
3、语言打磨:锻造文字的“璀璨光泽”
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训练,包括词语积累运用、句式变换优化、修辞手法运用。让学生通过造句、仿句积累优美词语句子,如“静谧”“旖旎”等词语,“像……似的”“仿佛……一般”等句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如写春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运用比喻、排比生动描绘春天特点;写“秋天的树叶在风中飘落”,可改为“秋天的树叶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比喻更生动。
通过思维大拓展,开展“词语炼金术”训练,将“叶子落了”转化为“银杏叶打着旋儿,把黄昏剪成碎金”。借助“句式变形记”活动,将平铺直叙的短句重组为“如果说…… 那么…… 而当……”的复句结构,让文字产生交响乐般的节奏。
五、评价反馈:培育写作生态的“营养液”
1、教师评价:为写作点亮 “指路灯”
教师评价要关注立意、结构、语言、选材、书写等,给予具体修改建议。评价立意,看是否深刻新颖、积极健康;评价结构,看是否清晰合理、层次分明;评价语言,看是否准确流畅、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评价选材,看是否典型新颖、真实具体;评价书写,看是否工整规范、美观大方。如评语“本文立意明确,通过描写校园运动会展现同学们团结拼搏精神,但立意不够深刻,可进一步挖掘运动会对班级凝聚力、个人成长意义。结构清晰,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顺序叙述,开头结尾可更简洁有力。语言较流畅,部分语句平淡,如‘同学们都很努力’,可改为‘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全力以赴,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选材较典型,若增加细节描写会更精彩。书写工整,继续保持”。
2、学生自评:在文字里照见 “心之镜”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写作问题,如立意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通顺、选材是否恰当、是否有真情实感等。学生完成作文后,填写自我评价表,从多个方面评价,总结优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如评价表包括立意、结构、语言、选材、书写等项目,每个项目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学生根据作文情况评价,在备注栏写优点不足及改进方法。
3、学生互评:让灵感在 “星网” 中流转
组织学生互评,学习他人荧光亮点,发现自身星星之火。互评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建议。小组内交换作文,阅读后填写互评表,从不同角度评价,写评语建议,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优秀作文全班展示。如互评表包括评价项目、评价等级、评语建议等内容,学生评价后,在小组讨论中说明评价理由,提出修改意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让智慧在共享中流转生辉,利用所有小组成员提出的碎玉金丝,编织出最美的星光流觞。
六、结语
作文教学的终极图景,应是让每个少年都手握“拾玉篮”,俯身拾取生活的细碎晶莹;更赠予他们“缀玉针”,将那些蒙尘的灵感、未琢的情思,织就成独一无二的生命锦缎。
当课堂告别素材堆砌的“沙砾场”,化作细节生长的 “翡翠谷”;当评价跳出成品验收的“标尺局”,蜕变为全程滋养的“春霖泽”,文字便不再是机械排列的符号。它们会呼吸、会生长,在学生笔下舒展成《诗经》里的蒹葭苍苍,长成东坡词中的千里婵娟,最终凝结为映照时代、叩击人心的文学星辰。
这趟以细节为舟楫的写作旅程,载着文化自信的碧波,荡开思维创新的涟漪,终将驶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壮阔江海 ——那里,每一片精心雕琢的文字玉片,都在时代的长卷上,折射出属于少年的华彩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