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英南学校 凌 艳
数学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数学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1、习题选择缺乏针对性。部分教师在布置习题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存在盲目选题的现象。所选习题要么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起到提升能力的作用;要么过于复杂,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法单一。在习题讲解过程中,一些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解题目答案和解题步骤,很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忽视思维能力培养。有些教师过于注重习题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寻找多种解题方法,也没有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导致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缺乏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缺乏教学反馈与评价。习题教学完成后,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不能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选择习题
1、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习题。习题应涵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确保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将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主要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提高题适用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通过练习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拓展题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在讲解习题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例如,在讲解一道几何证明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图形,找出已知条件和需要证明的结论,然后提问学生:“我们已经学过哪些与这个图形相关的定理和性质?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证明结论?”引导学生逐步思考,找到解题思路。
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解决习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拓宽解题思路。例如,在解决一道应用题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共同讨论方程的解法和答案的合理性。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1、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同一道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找多种解题方法。同时,对题目进行适当的变形,如改变条件、结论或题型,让学生在变化中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应变能力。例如,对于一道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分别用“SSS”“SAS”“ASA”“AAS”等方法进行证明;然后将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变换,让学生再次证明,从而加深对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逆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问题的结论出发,反向推导条件。例如,在讲解因式分解的题目时,可以给出一个因式分解的结果,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逆向运算得到原来的多项式。通过逆向思维训练,有助于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定式,提高解题能力。
(四)加强教学反馈与评价
1、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了解学生对习题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中讲解,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避免问题积累。
2、多元化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考试成绩外,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贡献、解题思路的创新性等方面。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一次习题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参与度、解题思路的清晰度等;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