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育才学校 马小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慧课堂作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正在逐步改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式。智慧课堂借助多媒体、智能终端、云平台等技术手段,为教师提供了更科学高效的教学工具,也为学生营造了更加互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启蒙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有效融合智慧课堂技术,优化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出发,探讨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如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以及多样化的互动评价机制。研究表明,智慧课堂的有效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与学习效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路径。
关键词:智慧课堂 小学数学 教学优化 信息技术 个性化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由“教知识”向“育能力”的深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随着“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与实践推进,智慧课堂作为一种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教学新形态,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崭露头角。智慧课堂不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时反馈机制和互动平台,还支持因材施教与数据驱动教学决策,为教育个性化与精细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智慧课堂的技术构成与功能优势
智慧课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而成。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教学设备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如智能平板、电子白板、传感器等设备可实时采集教学数据;大数据技术则对课堂互动、作业完成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分析,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能题库、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场景,实现精准教学。在功能上,智慧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支持课前预习资源推送、课中实时互动与反馈、课后分层作业布置。例如,通过智能终端,教师可将微课视频、预习习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在线完成预习任务并提交,教师根据反馈数据调整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课堂的典型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智慧课堂的应用成果显著。课堂互动方面,借助抢答、投票、弹幕等功能,学生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发起 “分数概念理解” 投票,快速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资源共享上,平台整合了动画课件、数学游戏、生活案例等丰富资源,例如讲解《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利用 3D 地图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方向变化,加深知识理解。实时反馈功能则助力教师精准教学,如智能批改系统可即时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生成知识薄弱点报告,教师据此设计针对性练习,实现查漏补缺 。
3、当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技术适配方面,部分学校硬件设备老旧,网络不稳定,导致智慧课堂功能无法正常使用;软件系统与教学需求存在脱节,如部分互动功能操作复杂,影响课堂流畅性。教师能力层面,部分教师对智慧课堂技术掌握不熟练,难以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依赖性问题也较为突出,一些学生过度依赖智能设备的提示和辅助,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影响学生视力和注意力,这些都制约了智慧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二、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关键策略
1、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设计
利用智慧课堂采集的学习行为数据,教师可实现精准教学设计。通过分析学生课前预习的答题情况、视频观看时长,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预习程度;结合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答题时间分布,定位学生的知识薄弱环节。例如,在《小数加减法》教学中,系统分析显示多数学生在 “小数点对齐” 规则应用上存在问题,教师可针对性设计专项练习,调整教学重点。此外,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如为基础薄弱学生提供基础巩固微课,为学有余力学生推荐拓展探究任务,实现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果 。
2、多元互动机制增强学生参与感
设计多元互动机制能有效增强学生参与感。情境化互动可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创设 “超市购物” 虚拟情境,学生通过智能终端模拟购物过程,在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的换算与使用。游戏化互动借助数学闯关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乘法口诀》学习中,开展 “口诀接龙” 线上游戏,让学生在竞争中熟练记忆口诀。同时,利用小组协作互动功能,组织学生在线讨论数学问题、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如小组共同制作《统计图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与数学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知识理解 。
3、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引导深度学习
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智能系统,构建动态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智慧课堂实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项目参与等情况,从知识掌握、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例如,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发言次数、质量,生成课堂参与度报告。智能评价系统还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创新想法进行分析,给出个性化反馈建议。通过定期生成学习成长档案,让学生直观看到自身进步与不足,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改进,促进深度学习,同时也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全面参考 。
三、智慧课堂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提升
1、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
在智慧课堂环境中,教师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讲授者,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提出 “为什么车轮是圆形” 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在线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圆的特征。教师还需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
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技术融合能力
教师需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与技术融合能力。一方面,加强对智慧课堂技术工具的学习,熟练掌握智能教学平台的操作、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教学资源的制作等技能,如利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生动的数学微课,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解读学生学习数据。另一方面,注重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如在《几何图形》教学中,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通过持续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在智慧课堂环境下的教学能力 。
3、构建教师合作与反思型教学共同体
构建教师合作与反思型教学共同体有助于教师成长。学校可组织教师成立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小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智慧课堂教学经验、优质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例如,教师们一起研究如何利用智慧课堂提升《应用题教学》的效果,交流各自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总结教学亮点与不足,撰写教学反思报告,并在共同体中交流分享。在合作与反思过程中,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推动智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改革融合的重要成果,正在深刻改变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与课堂生态。通过科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数学核心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智慧课堂的有效实施还需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与教学设计能力,同时还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与个体差异。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探索智慧课堂的深度应用,以实现技术与教育的真正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18)
[2] 陈丽华.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优化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10)
[3] 刘建军,王静.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3(12)
[4] 李娜.智慧课堂对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