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科头乡中心小学 张兰森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提升更是不容忽视的。在农村发展教育信息化难度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难度也是可想而知。本文在明确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找出了几条制约当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几个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条提升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提升策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教育信息化破解教育改革和发展难题为目标,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颁布,标志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农村教师构成比例中,中老年教师比例较大,所以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内涵
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基本条件和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大致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人们在信息活动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的总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意识主要包括:能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确立在信息时代尊重知识、终身学习、勇于创新的一些新的观念。能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能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教学,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的教学决策的基础,把有效的信息融合到所教课程的教学中的意识。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指一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知识主要包括:(1)传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包括读、写、算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在各种各样、成千上万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信息的基本知识。包括信息的理论知识,对信息、信息化社会及其对人类影响的认识和理解,信息的方法与原则。(3)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的原理、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未来等。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农村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指教师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新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1)信息判断能力,即教师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2)信息收集能力,即教师根据自身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必要的教学信息的能力。(3)信息批判能力,即教师客观地了解信息生成过程,并探讨信息的信度与效度的能力。(4)信息处理能力,即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变换、控制、合成、保存的能力。(5)信息生成能力,即教师通过对诸多的信息的归纳,得出新的结论的能力。6信息传递能力,即教师用一种明白易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传递教育信息的能力。
4、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信息技术尤如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现象,如信息的滥用和泛滥、计算机病毒肆虐、电脑黑客、网络安全、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等问题,这就对人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道德主要包括:教师作为信息的吸收者,对于那些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坚决加以抵制,做学生的榜样。教师作为信息的生成者,应选择那些有积极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教师作为信息的传递者,应把那些良莠不齐的信息过滤之后,再传递给学生,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判断、学会评价信息的优劣。
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来,以新化县为例,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薄弱,缺乏对信息灵敏的反应,对信息重收集轻利用,缺乏信息服务的认识等。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教师观念落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偏低
2、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意识弱
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
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硬件设施陈旧老化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途径的策略
教师劳动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创新性,每个教师面临的教育情境都是独一无二,教师只有多方面获取信息,不断地进行自我充实与自我更新,才能应对教育情境中千变万化的问题。目前我县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仍是相当薄弱,根据前面分析的影响因素,提高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加强对教师观念的培训,把新的教学理念传输给他们,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而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教学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只有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观念,才能从思想观念上接受现代教学理念,使他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农村的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缺乏将信息资源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意识。因此我们要注重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
2、转变培训观念,科学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上,教师培训应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首先,要更新培训观念。培训内容除传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观念,情感意识的培训。其次,从实际出发设定培训内容。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常规媒体的运用与制作、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将培训内容渗透到教师真实的教学情景中,使教师认识到培训对教学真正有用。再次,培训从农村中小学现状出发,按需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充分利用校际网络同步教学平台,开展农村薄弱校和城镇校之间同步教学活动
比如,在我县,可以启动教育校际网络同步教学系统,实现农村校与城镇校同时进行授课和实时互动教学,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让两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让更多的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力开展我县同步教学录像课评比活动,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以点带面,提升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志标.浅析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和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9(26)
[2]李子阁.“递进循环式”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J].求知导刊,2021(8)
[3]刘培红.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战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225, 2(88)
【本文系2024年度湖南省教育信息科技研究课题:“新课标下农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编号HNEDTR24T15)之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