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县永丰乡中心学校 袁 琴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尤为关键。它不仅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解决。
一、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堂讲课,忽视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只是单纯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缺乏对学生自主思维的系统训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导致数学教学的思维性与层次性不足,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2、教学方法不恰当
(1)传统教学主体问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采用说教形式讲解课本内容,使学生缺乏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运用不合理:很多教师在未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时,就盲目使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教学设施,导致多媒体不能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甚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强调课本重要知识点,片面概括次要知识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
4、教学队伍不专业
各地师资水平参差不齐,落后地区的教师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教学能力不强。他们可能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技巧的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5、课堂导入不重视
课堂导入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目前很多教师没有重视课堂导入,即使开展了导入环节,也因缺乏趣味性等原因,未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不够。
7、教学过程严肃
提到数学,人们往往想到严肃的课堂气氛和严谨的教师。这种刻板的教学环境使小学生难以融入课堂,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即使学到知识点,也多是死记硬背,难以融会贯通,随着知识点增多,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8、教学方式古板
课程改革要求加入情境教学模式,但大部分教师因固有教学模式难以融入情境教学,创建的情境复杂生硬,不仅未达到教学效果,还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情境教学徒有形式。
9、教学成果衡量方式不合理
在我国,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多通过分数衡量,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家长和教师都更重视学生的测试成绩,虽然有专家和教师提出更多评价标准,但收效甚微,分数仍然是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
10、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不足
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氛围枯燥,教师只注重学生是否答对题目,不关心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过程。这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只追求做出正确答案,丧失主动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甚至出现厌学抄袭现象。
11、学生自身和家庭压力
一方面,数学知识相较于语文等学科更难学,部分学生在运算小数、分数、方程、应用题时感到吃力,知识掌握不扎实,觉得数学难学;另一方面,多数家长给孩子灌输数学难学的观念,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
二、解决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还要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要以适应社会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提升综合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主体: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满足有效性教学的要求,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掌握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
(2)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合理运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3、制定有效教学方案
由于学生的自主思维模式、家庭环境、文化背景和个人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具体如下:
(1)给予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参与度。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与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重视练习巩固:合理安排课堂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解决。
4、提高教学队伍水平
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对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5、重视课堂导入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有趣、新颖的方式导入新课,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6、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
7、营造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
(1)增加互动环节: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
(2)设置游戏环节: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游戏环节,如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运用学习道具:利用学习道具辅助教学,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使用人民币道具进行游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8、改进教学成果衡量方式
摒弃单一的以分数衡量教学成果的方式,从多个角度评价教学效果。例如,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主动学习、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是否能够回忆已学知识并举一反三、在游戏环节中是否能够运用已学知识等。
9、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先尝试自己解决,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10、减轻学生压力
(1)针对学生自身: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数学知识。
(2)针对家庭压力: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家长正确看待数学学习,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