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王盈盈
例谈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史料整合应用
——以《宋明理学》一课为例
陕西省米脂中学 王盈盈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提出,高中历史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就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史料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它不仅是历史课程标准实现的重要途径,还是对教科书中内容的有效补充。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史料运用的必要性,同时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运用史料。
新课程实施以来,全国共推出四套新课标历史教材,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师大版。四种版本的教材虽然“以课标为中心”进行编写,但在素材取舍、内容详略、语言表述甚至史学观点等方面都有较大出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史料进行整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就以《宋明理学》一课为例,谈谈不同版本高中历史教科书史料的整合应用。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大部分教师选用了唐•杜牧的一首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第12页的导言内容以及第12页的历史纵横和岳麓版第15页的导言内容都有所涉及,教师补充完整即可。
二、新课学习
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可以用新教材中和主体课文相关的知识链接、史学争鸣、学习思考、资料卡片、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学思之窗等栏目,再现历史,把“死”知识,变成了“活”历史,充分利用材料把学生引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感受历史,理解历史。比如,对于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教学中可以用岳麓版第15页的清丁云鹏绘的《三教图》和人民版第13页的资料卡片和学习思考、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2页中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现状,帮助学生理解理学兴起的背景。
教材中还穿插大量的地图和图片资料,有的图片和地图还配有文字解释,这些都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图片,完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授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时,可以整合三种版本中的图片资料,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比如人教版中有程灏、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图片,补充人民版中的周敦颐、张载。讲朱熹时的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时,可以用人教版第13页的四书书影的图片,人民版的第15页和岳麓版第16页的朱熹著书图片资料,以及岳麓版第16页《四书章句集注》书影。选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有关白鹿洞书院讲学的图片,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宋朝理学的盛行和传播。亦可以用人教版第13页的图片白鹿洞书院,人民版第16页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讲学之地,岳麓版第17页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的图片。
另外,“历史纵横”体现的史料知识十分丰富。“学思之窗”也含有重要的史料。例如人教版第13页,利用《二程遗书》中“关于格物致知,就是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作为史料,也可以用岳麓版第16页中《朱子语类》“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帮助学生了来理解格物致知。同时可以用人教版第14页选自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的“资料回放”,和第14页的历史纵横王阳明用“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否定“格物致知”
而“资料回放”非常直接的采用史料让学生感受历史,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很多晦涩难懂的思想史方面的内容,同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尽可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提升。比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页的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很直接的反映了理学与心学的区别。“探究活动课”中史料可以供学生课外学习,扩大知识面。
当然了,除了教材中的史料,我们还可以补充一些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进一步取得令自己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堂小结
受固定化思维方式的限制,绝大多数教师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基本上就是对本节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其实课堂小结的形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利用而“学习延伸”部分给出的史料和设计的一些试题,供学生探究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针对“如何评价理学”这一问题,选用人教版第15页“学习延伸”而进行一次课堂讨论 ——“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请大家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又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总之,将史料引入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了教材的活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阅读水平,也培养了历史探究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史料运用成为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编撰的一大特色,而四个不同版本的历史教科书在这一点上都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色,只有深刻了解各个版本历史教科书在史料运用上的特点,才能在历史教学上扬长避短,充分整合利用不同版本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仍将是我们所有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