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罗有顺
想象,为习作“插翅添翼”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平寨小学 罗有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在习作中要鼓励学生有个性的表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要是我的语言干巴巴的,人家决不会承认我的思想好像刚开的花朵,因为语言干巴巴的就是思想干巴巴的。”这说明思维缺乏形象性,就会导致语言的空洞。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受事物各方面的美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大有益处。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也越生动,想象越活跃,其语言表达也越有情趣。因此,习作教学要重视通过培养与丰富学生的想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留心生活,启发想象
想象源于生活,要学生会想象,首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花草树木本无情,是因为欣赏它的人内心充盈了,情感丰富了,自然万物就带上了人性的光辉。从以上两个教学片断学生精彩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学生有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颗善于体情万物的敏感而又细腻的心灵,正因为孩子留心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了,所以他们才有了课堂上精彩纷呈的发言。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感官生活的方法,让他们不仅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事物,还要用心去闻身边的每一种事物,用自己的耳朵用心地去聆听出现在自己眼中的事物,用自己的双手用心地去触摸身边每一样可以触摸的东西。我们要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情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从而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例如:春天到了,我们让孩子到田野里、公园里、小河边去找春天,用鼻子去闻闻春天的气息,用手去触摸小花、小草、小蝌蚪,用一双慧眼去欣赏那色彩斑斓的春色,用耳朵去听听小鸟啾啾、青蛙呱呱、风儿呼呼的声音,用嘴巴尝尝春姑娘赋予我们的果实,学生只要留心体察自己的生活了,用心想象了,情感自然会丰韵,习作也会变得鲜活而具个性。
二、丰富积累,学会想象
如果说观察和兴趣给了学生写作的根基和框架,那么广泛的阅读就是给学生建立知识储备库。没有大量的阅读,文化底蕴就不可能丰厚。人教版实验教材中所入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语言优美,想象奇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习得想象的方法。例如《荷叶圆圆》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它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学完课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子展开想象:美丽的荷花池还会吸引哪些小伙伴来玩耍呢?他们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有的孩子说:“荷叶是小蚂蚁的大舞台,他们在上面举行舞会呢!”有的说:“圆圆的荷叶像小朋友头顶上的凉帽。”还有的说:“小蝌蚪也游来了,他们躲在大大的荷叶下面捉迷藏呢!”因为有文本语言为依托,所以孩子们都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上一两句。
在教学中,除了语文课外,我还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有选择地给他们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爱的教育》、《爱徒生童话》等书。并要求学生每天读课外书至少半小时,每天“采蜜”十个好词,两个佳句,每周在班级里进行读书、“采蜜”交流,全班共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于是,孩子们的采蜜本里经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句子:“落日像一个喝酒过多的红脸醉汉,跌倒在乡村的山边,把水和天映得一半儿金黄,一半儿红彤彤的。”课内引导加上课外积累,久而久之,学生会想象了,习作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三、巧妙引导,合理想象
想象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无中生有,并非是漫无空想、瞎编乱造,鼓励学生把想象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们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大胆放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对于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不合情理的、夸大其词的想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加以引导归正。以上片断一中,一位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花儿头上散步了。”显然“风在花儿头上散步”这样的想象就不够合理,需要教师及时引导,我们的孩子是极其聪明的,只要教师轻轻一点拨他们就明白把这个句子改为“风和花儿嬉戏”、“风和花儿捉迷藏”就更恰当了。还有在《想象出个性》这堂课中,有学生说:“月季花的小枝上布满了一根根刺,刺得你痛不欲生、叫苦连天。”像这样的想象就过于夸大其词了,此时,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加以引导:“你曾经被月季花刺到过吗?有没有痛不欲生、叫苦连天的感受?”想象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的,只有合理的、科学的想象,才能为我们的习作“增色添彩”、“插翅添翼”。
只要我们用心想象,用情感悟,生活就会色彩斑斓,习作就会有血有肉,清新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