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王 宁 刘昌荣
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的主题街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开发方向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新实验中学 王 宁
湖 南 省 长 沙 市 湘 一 芙蓉中学 刘昌荣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长沙历经3000年,在中华历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日益腾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沙的城市地位在中部、甚至中国越来越重要,作为中部的新一线城市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同时,需要更好地保护好传统街区的文化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正是长沙市当下申报国家中心城市及至今后现代化建设中应关注的紧迫任务。
一、街区的空间多元价值分析——老城区古街古巷肌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内罗毕提出了《关于历史的或传统的建筑群及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的建议》[i]。该建议认为,保护要同现代生活相联系,要求保护区不一定有文物古迹,但要有一定规模、风貌完整,且都是真实的历史遗存。而长沙市申报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更应该注重旧城区的老街道的保护,虽然我市文物古迹少,但有3000年的积累,每一条街每一座巷都散发着那段有着底蕴的韵味。
(一)长沙旧城区主要老街区历史背景介绍
在长沙古城区有着许多古老的街巷,虽然1937年的文夕大火让部分古建筑毁之一炬,但是曾经留下的那前辈的脚印和历史印记依然能够呈现在我们面前,在中心城市的建设背景下,对于古街区的梳理保护才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核心部分,这里梳理长沙仅存的4条麻石街道。
1、化龙池巷。化龙池位于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全长203米,是长沙目前仅存的4条麻石街之一。作为古城区的曾经繁华的商业街道,这里有着小铁匠夫妇为拯救长沙城、舍身消灭恶龙的美丽传说。
2、潮宗街。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而名,又名草场门正街,位于开福区,东起北正街(今黄兴北路),西至湘江大道,长511米,朝宗,朝拜祖宗之意。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
3、坡子街。坡子街距今历史超过1200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千年老街,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据清同治《善化县志》记载,此街以地势坡度大而得名。
4、太平街。太平原意指天恩浩荡,天下昌盛平安,清末时期,太平街是重要的米市交易之地,商贾云集,加上西汉时期贾谊曾居住于此,太平街一度享誉神州。
(二)长沙旧城区主要老街区基础现状分析
1、街区同质化严重。除了麻石路,两侧的商业基本类似,过度开发街区的仿古气质,进而忽略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深知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2、街区管理较为落后。一条街区管理还是如传统的社区管理一直,在对街区的整体保护规划挖掘不到位,对于现有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规划细节不够,并没有合理的法律法规来保护传统街区。
3、原有街区文化内涵未能得到提升。有的街区为了规划而规划,导致街区原有文化内涵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街区的传统文化不断的被漠视,而更加关注所谓的“经济效益”,对于历史建筑、历史文物、历史环境等保护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和保护。
二、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传统街区提升思考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该城市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能够参与国家重要的区域经济建设活动,是国家科技文化创新中心,也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起着配置国家资源、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和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作用。中心城市的创建更需要对城市内部的街区古巷进行提升改造,才能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有效提升。
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传统文化保护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加强落实制定《传统街区保护规定》,厘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原则性标准、基本制度措施和各方应负的责任。特别是针对街区内部的环境和不可移动的建筑等作出的保护规定。
2、落实开发与保护两根主导线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传统文化的保护放在首位,无论是历史文物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需要划定保护“红线”,坚持先行保护,落实责任,遏制破坏现象蔓延的趋势。要在对传统文化项目先行保护的前提下,再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规划。要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吸纳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避免“街巷同质化”。
3、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保障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措施切实到位。将几条重要街道所在的社区甚至是区政府,制定古街古巷的保护政策体系,出台有效的管理措施,引进科学的管理模式,并能够从国内其他地方吸纳先进的管理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丰富古街古巷的非物质化建设,将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引入到古街古巷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模式。政府对古街古巷保护设立保护专项资金,提高使用效率,加强监管,确保落实。
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科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于文化科普的投入力度,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创造环境条件。并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传统文化的提升和街区的保护,如太平街加强以贾谊故居为中心依托的文化延伸,促使文化呈现的多元化。
建设一批公开免费的传统文化体验场所,利用最新科学技术,在对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不破坏的前提下,以声、光、电技术来呈现,甚至可以建设博物馆、图书馆、体验馆等多种可持续性的公共性文化服务设施,进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水平。
三、传统古街古巷提升规划的主要途径
历史街区或传统古街古巷是城市化发展的难点,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点,老街区的文化遗存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中之重,但是又与国家城市化建设、中心城市创设有一定的矛盾,如何坚持规划提升的原则才是重要的部分。
1、尊重历史真实性,保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
在对长沙重要麻石街区保护整治过程中,应以“现有生活的持续,历史风貌的保护,展现真实的历史”为指导原则,整治文化环境,更新基础设施,不破坏基本格局和肌理,加强对商业进驻的管理和把控,做到商业与环境融为一体,文化与建筑同为一体的和谐局面。
2、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
将在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方面着手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的根本问题,并辅助加快跟进推动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制定,厘定城镇化进程中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的原则性标准、基本制度措施和各方应负的法律责任。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性和形态多样性。我们应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城镇化的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脱离“根脉”、不失去“个性”、不丢掉“味道”,使传统古街古巷的美丽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珠联璧合中铸造充满文化智慧的城镇之魂。
3、创新体制机制,拓宽社会力量参与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的途径
从文化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两方面把我市从文化大市建设为文化强市,并以文化产业创造的物质力量支援传统文化继承,使新时期的湖湘文化蓬勃发展。2011年10月,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将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加强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全民参与的工程。把保持地方特色作为传统古街古巷提升规划的落脚点,要积极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层次保护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机制,立足于城市化过程中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此我们倡议,采用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参与为辅的方式来创建传统古街古巷的提升规划的途径。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政府作为古街古巷的全局利益的主要代表方,需要成立专门古街古巷保护小组,对古街古巷的具体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并且要对相关工作起到统筹调控的作用,避免在建设过程中所有的古街古巷在规划提质改造后,变得条条街一个样的尴尬局面。加强本地居民对古街古巷的保护和文化宣传,通过原有风貌和现实生活的传承更能体现文化的特殊性和延续性。
总之,古街古巷的传统文化是需要整个社会将历史文化遗产一代代传下去,但是在传承的同时应当有所创新,在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避免规划与建设脱节,保护与传承不搭边的情况,无论是从外在环境还是从内部风貌来说,实现主题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及街区建设的独特性需要更多的研究和规划,这样才更有利于长沙创建国家中心城市,才能更加完美的阐释长沙的传统文化,促进历史文化街区与社会、社区及生态的和谐发展。
【注:此文系2017年度(上半年)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城市化过程中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终结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csskkt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