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朱天凤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服务生活
贵州省纳雍县水东镇中心小学 朱天凤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能力,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里,从而更加喜欢生活,喜欢数学。
【关键词】生活 课堂 数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鉴于此,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利用生活经验探究数学活动蕴含的知识和原理,使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思维和探索中,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异呈。
一、 导入联系生活,引发激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上课之初,学生就能在熟悉而又有趣的活动中开始新课。因此,教师须充分了解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达成,挖掘内容在生活中的缩影、原型或运用作为导入,学生在倍感亲切中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分数时,可以结合营养餐鸡蛋的价格来导入——鸡蛋的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五角钱一个,有时六角钱一个,有时两元钱买三个……你知道这时的鸡蛋是多少钱一个吗?在引出负数这一新知的时候,以观看当地冬天的天气预报引入——你收看了天气预报后,那温度最低是0度吗?通过学生的回答,自然地引出了负数。如此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的作用,对于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激情。
二、 训练贴近生活,加深理解
数学课堂生活化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它立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数学,倡导教学要与时代特征、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因此,我们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时,必须贴近生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学习连乘应用题时,可以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创设学生比较喜欢的事例——我们班有4个大组,每个大组有12名学生,请小朋友们算一算如果每个班级人数一样,全校有12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个事例一出现,学生很快做好了题目。又如在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之分子相同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把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第一组有12个同学,请大家把他们排成一排,然后平均分成6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把他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人数占第一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哪份人数多?学生因为熟悉感兴趣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联系实际生活,学生亲身体验了数学过程,,学生易于接受理解,由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问题深入生活,增强兴趣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积极讨论,自主探究,学会自主学习,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使之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验到身边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是数学。教学中,我们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凸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活动所蕴含的生活现象及原理,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为此,要想使学生对数学课有兴趣、爱学习,就必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视角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直接的能深入人心的直观的情镜打动学生,以一颗童稚的心和学生交流共鸣。如上例学习分数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老师把一条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了3分,红颜色的线段占其中的几分?引出分数三分之二。由于贴近学生生活情境,如此在师生愉悦和谐的合作中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而达到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实践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数学学习,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服务生活。新课标强调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如在学了圆的面积后,可让学生算一算家中石英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分组测量校园、花坛的面积;在学平均数时,组织同学求本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请同学通过测量求课桌讲台的体积;……。通过这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使他们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以致用的快感。
五、生活感受数学,探求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中感受数学,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如何在商场搞活动的情况下便宜购物等等。
总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为出发,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通过“让生活走进课堂”,以达到“让数学服务生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