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苏业彪
加强创新思维培养,搞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过街希望小学 苏业彪
海尔集团的CEO张瑞敏说过:“创新的目标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创新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破坏,破坏所有阻碍创造有价值定单的枷锁;创新的途径是创造性的模仿和借鉴。”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视角去思考,组织学生多写教学范文的相似作文、想像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如何让学生从旧中悟新,写出内容有特色,思想有深度,立意较新颖的文章。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详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应让学生感到作文中“创新”并不难。
在我们小学各阶段的几十次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如《记暑假里的一件趣事》、《我喜欢的小物品》、《童年趣事》等等。在教学中,我们可先让学生们感受一些好学生的作文。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学生写在雪地里捉麻雀;有的学生写小时侯蹲在鸡窝里孵小鸡;有的写种下玉米后三四天不见“玉米宝宝”有动静而将玉米抠出来一探究竟。大多数学生从中体会到这些新颖的作文读后给人一种新鲜感,觉得文章写得与众不同才有意思,从而产生了“我在作文时也要这样写”的念头。有了这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后,我们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我的好_________》、《第一次_________》等等。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学生就不会都去写“煮饭”、“烧菜”这些常见题材,从而可能写出第一次种菜、第一次杀鸡、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受到表扬等等不同的题材,继而我们又可以出《二十年后的我》、《只有九分钟了》、《我要_________》等在客观上促使学生写出不同题材的作文题。
平时讲评时将文章写得是否有新意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丢掉过去的思考“习惯”,摆脱思维单向的干扰,进行“反向”、“多向”、“发散”思维。因为单向思维会使学生遇到相类似的作文题目时,总按老路子去思考,就难于写出有新意的作文。例如写《我的课余生活》一文时,大多数学生写课余生活如何丰富多采、如何有趣,作文大同而小异。在经过我们一番点拨后,有些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写出了自己课余生活如何贫乏、枯燥和自己渴望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课余生活的真情实感,使学生体会到一些文题可以“反向”思考找出新路子,写出的文章能够耳目一新。
其次,引导学生做作文的有心人,将其他文章的形式借鉴到作文中来,这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一位学生在学了《山中访友》(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之后文思泉涌,立刻写了一篇文章《山中寻亲》,小作者把自己幻化成一个小精灵飞入山中,遇到了山中的动植物、流水和小桥,这山中的一切就是她的亲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帮助……
这文章是一种成功的形式借鉴,构思新颖,不落俗套。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见到作文题后,先尽可能多地列举写作素材及表现方法,再从中选取最合适、最能体现个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在平时,再结合教学讲些审题、立意、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多种方法,便于学生作文时选用。
三、 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运用
要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各种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铺平道路。
1、将大量练笔放到课文教学中。课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更有好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如学了《玩出了名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之后写写《我玩出了知识》;学习了《触摸春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之后写写《我在春天里》;学了《凡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一文后写写《我与凡卡比童年》。如此读写结合,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让学生放胆想象。可以说,任何一篇优秀的作文,都离不开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平时练习作文时,教师应放胆让学生展开想象,给其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说已之欲说、写已之欲写,只求敢想敢写,不求合情合理。由于小学生经验和知识的不足,在他们的发现和创造中往往会有缺陷,他们在想象性习作中常有自已的设想和见解,可能不严密,但确有个性有童心,我们教师应爱护引导,不要苛求,更不能讥讽“异想天开”、“胡说八道”,只要他们能用自已的眼光发现别人没注意到的问题,用自已的笔写自已的认识,自已对客观世界的观察,都应鼓励。
四、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转换思维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然,创造性的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长期的、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