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李碧光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三台县塔山中学 李碧光
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抓好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值得我们生物教师去研究和探索。本文着眼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策略三个角度,对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做了阐述。
一、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特点
1、自主性。与传统的老师讲述式的生物实验不同,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并能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原理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然后动手操作实验,自主观察,分析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体验式的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极大的空间,突出了极强的学习自主性。
2、探究性。这里所说的生物探究性实验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的实验或者活动来总结生物知识,这与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探究性的答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自己去探求和解决。在探求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知识迁移被有效地运用,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灵活性。生物探究性实验对于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要能达到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问题假设,可以运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用具,所以探究的过程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动手激趣,调动学生参与
重视第一个探究性实验的成功,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的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并不是要求严格按科学探究的步骤去做,而主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我认为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可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2、组建探究合作学习小组意在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很多成功的科学发现、发明往往是多人合作,共同探究的结果。因此在分组探究活动前教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合作小组先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主动性强与主动性弱搭配、男女搭配,并确定不同成员在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使学生各施其才,各尽所能、互补发展。
三、遵循教学规律,运用“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有效备课
实验课的备课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结构、学生个性和需要、课程资源、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教师课前要准备好必要的器材,精心设计探究流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有效备课要明确探究活动的侧重点。因为有的探究活动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结论也容易获得,侧重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的活动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证据,重点在如何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上;有的探究活动侧重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解读上。有的探究活动侧重在取样、检测上;有的活动侧重在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上;然有些探究活动同时有几个侧重点。
(2)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传统备课强调用好教材,我在经过几轮试教后发现有效备课需要教师适度处理教材。例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需要提前几天准备,课内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本中没有给出明确的器材,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根据季节特点选用较小的种子小麦,用餐巾纸浸水,培养皿加盖保持湿度。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要减少水蚤活动范围便于观察,提示可用少许棉花纤维阻隔。探究性实验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有些甚至是意想不到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撰写课后反思,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能有效提高自己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2、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有效组织教学
科学探究一般具有6个程序,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学习,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要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探究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是否,甚至急于求出结论。
(1)有效组织探究需要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此我会用文字、图片或数据提供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情景,让他们学会提问,刚开始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指向性不明确,需要不断地修正。
(2)有效组织探究需要控制合理的教学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把抽象、深奥的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为了使课本知识易懂易学,教师必须对教学语言加以控制。例如,发问要慢,叙述概念要慢,讲解难点要慢;语言要有变化,以高声强调重点,平缓引起回忆,反问或疑问启发思考,突然高声引起注意,急速停顿组织集中,低声讲解引起肃静;可用手势助语言,以提高学生兴趣;要尽可能减少语言中的自问自答,让学生有充分的考虑时间;更要控制直来直去的语言,多用点拨式的语言等。
3、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使用有效的激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参与了探究活动后,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教师都应作出激励性的反馈,特别是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更要作出富于鼓励性的答复。
总之,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给学生创造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通过创新探究思维情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