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石小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初探
湖南省衡阳县关市镇中心小学 石小娥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一种要求,也是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那么,该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解读教材,让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包含着作家自己的人生阅历、思想感悟、审美观念,作者还通过一些生动形象、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一些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展示出来,这样的作品都是值得老师认真研究、学生认真学习的。老师在上这些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情感,要详细、深刻地解读教材,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态度。通过老师对教材的解读,让师生的情感可以一起参与到课文中,老师富有感情的解说也可以获得学生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都寄托在他们所描写的形象之中,如《丰碑》《钱学森》《诚实的孩子》等课文蕴涵着道德感,《五彩池》《草原》《桂林山水》等课文体现着自然风光美感,《新型玻璃》《太阳》等课文蕴藏着理智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捕捉到作者熔铸在作品中的情和意,令他们如临其境,如听其声,如见其人,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感知、感悟文章的内涵、作者的情感。当作者刻画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情感就随之而产生了,他们的情感伴随着教学活动,与作者同喜同悲,并感受到作者笔下人物的美好品质,在脑海中再现文章所描述的情境,这样教师就可以免去许多繁琐的讲解。
又比如说,老师在上《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要让学生明白朝鲜人民虽然不是中国志愿军的亲人,但胜似他们的亲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也是相依为命的朋友。文中的大娘为了能够把打糕送到阵地,昏倒在了路旁,为了能够救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文中的小金花和妈妈成功救出了老王,但是妈妈却和敌人同归于尽;文中的大嫂为志愿军战士挖野菜被炸伤了腿,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这些事例的理解,体会朝鲜人民和中国志愿军之间的感情,体会这种用鲜血凝结而成的伟大友谊,从中接收到感情的熏陶。
二、结合课文,创设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课堂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强烈的感情,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学生也是有情感的,当他们的情感被教师或其他的人激发时,他们对学习的上进心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现代的教学的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具有主导的作用。是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挖掘他们的潜能 。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学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重新审视自己,学会发现自己。
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我怀着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之情,含泪朗读了课文,并放了低沉悲伤的音乐,极力渲染气氛,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油然而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一个“情”字,以形感人,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如《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师生自然陶醉于美丽的大草原。所以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以及学生的感情朗读,促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师、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的状态,达到和谐的程度,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更作用于学生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 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学习了《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爱的教育》.让学生体味文中小主人公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感受到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最终我们的教育使爱在升华。
总之,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中,要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研究教材,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