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一完小桃花滩分校 龚思敏
摘 要:小学数学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基础,而问题的解决在这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当然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开看,解决问题教学的开展并非非常理想,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困境,如果不能够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产生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为此,文章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探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且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起点阶段,换句话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相对有限的。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
1、教材中所呈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过于单一。这种单一不仅仅形式单一,而且结构也相对封闭,很难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2、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于:教师的资深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能力不足,对于应用题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甚至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出现了脱离教学实际的情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存在障碍。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存在一些障碍,这些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阅历比较浅,生活实践缺乏;学生的阅读能力差,无法准确理解应用题的题意。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要想真正做好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笔者建议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理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在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最终顺利解决问题。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宰者和支配者,学生很少有机会去主动思考,往往只是被动跟随教师的思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了。为此,教师要摒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合理的部分,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真正的主人,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顺利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依托情境教学,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
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如果能够依托教材,立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规律,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科学、合理教学情境的话,能够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一种更加熟悉的情境中,去进行感知,去突出重点和难点,去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激发,让学生能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数学内容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懂得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去对问题进行解决,提升问题意识。
3、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辨认方向”的教学,就是创设了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辨认方向的情景,引入新课的。让学生感觉学习方向的必要性,并让学生在模拟街区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探究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新方向。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周围的小朋友分别坐在自己的哪个方向;去帮助动物园的叔叔、阿姨绘制动物园示意图;去探究指南针里面的方向板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4、多样化的教法尤为关键
学生所生活的背景是不同的,对于问题思考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如果出现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往往会联系自己已经积累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对于同一个问题所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作为教师,就一定要尊重这种多样化,认识水平的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师一定要对这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给予鼓励,进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积极交流,并且从中获取启发。
5、关注学生评价反思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要对于学生的想法给予科学评价,同时也要展开多样化的评价,可以是小组之间的,可以是学生之间的,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对自己所经历的解题活动进行科学分析,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能够正视困难,不轻易放弃。还要一点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当完成了问题的解决之后,要对整个思考的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反思,对已经得出的结果是否合理进行反思,看看是不是还有其它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渐将其内化成为成熟的解题策略。
由上,我们对于解决问题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思维能力发展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时候面临着很多难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施加正确引导的话,很容易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到学生能力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燕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年09期
[2] 钟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