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质疑的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现行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 质疑
“质疑”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不是简单的师生问答对话,而是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知识进行立体思考、探索结论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质疑,我个人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激情性质疑
激情性质疑是对扑朔迷离的物理现象,新奇好玩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的物理典故中的物理本质提出质疑,达到培养感情、激发兴趣、集中精力、主动求知的目的。如,在研究球面镜时,我把一张光亮平滑能够弯折的薄铁皮带到教室让学生照自己的脸,学生看到自己的脸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的有趣现象捧腹大笑时,立即提出“你的脸为什么会变?”的质疑,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新奇好玩中一下子集中到迫切要求解开疑窦的兴趣上来,发挥了学生求知的主动作用。
二、辨析性质疑
辨析性质疑是将学生的新知识与旧知识摆在一起,就几个实质性的问题进行比较辨析、探究异同,达到深化旧知、巩固新知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功后,引导学生把电功和机械功放在一起,抓住做功的条件、做功的实质、符号、计算式、单位等进行比较辨析质疑,通过师生问答,找出异同,即复习了机械功旧知识,又巩固了电功新知识,使机械功和电功知识整体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储入记忆的仓库。
三、否定性质疑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从各种渠道获得了一些错误的,但印象却很深刻的“物理知识”。这些“先验知识”分散了学生学习新概念的注意力,抑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妨碍了科学观念的建立。在新概念讲授之前,教师首先对错误的“经验知识”提出质疑,在学生深刻的印象上重重地打上一个疑问号。例如,在讲“温度计”这一课时,我首先问学生:冬天和夏天用手摸井水各有什么感觉?学生答:冬暖夏凉。那么冬天井水的温度比夏天高吗?我立即否认,不对!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而不是人的感觉。这样就打破了温度是人的感觉的“经验知识”,从而建立了温度的科学概念。
四、想象性质疑
抽象的物理概念,微小的物质结构,奥妙的黑盒子问题等,学生难以入门,我恰当地选用了比喻、假设、猜想性质疑,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形象地理解认识。例如:学习重力一节时,我提问:(1)为什么天上的东西会掉下来而不掉上去?(2)在没有重力世界里人的生活会怎样?(3)在真空里的物体会有重力作用吗?(4)人坐在飞速行驶的汽车里,在汽车上陡坡和下陡坡时的感觉有什么不同?通过想象性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拓展思维广度,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五、探索性质疑
学生在教材中学得的物理知识比较单一,需要发散思维,进一步探究起深奥道理时,需要用探索性质疑。例如,在研究伏安法测电阻时,我引导学生用内接法和外接法两种方法比较测得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与被测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如果只用一只伏特表(或一只安培表)怎样才能测出一个未知电阻值?这样层层追问,学生积极思维,既使学生获得了多向思维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又培养了开拓、进取的品质。
六、了解性质疑
课堂新授课后,虽然教师已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一部分反馈信息,但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注意力、心理因素的差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及时地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了解性质疑显得十分必要,它能使教师从学生的书面或口答、板演中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的。
七、强化性质疑
强化性质疑是在教学后对新知识的因果关系、内涵外延提出质疑,达到强化新知的目的。由于所学知识的复杂性,加上非智力因素不同,有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完全知道或不甚理解,通过强化性质疑,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层再认识再思考。例如,在学习热传递规律后,我提出如下质疑:(1)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发生热传递吗?(2)热传递的方向怎样?传递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3)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了,能否说明高温物体将“温度”传给了低温物体?(4)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和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相同吗?(5)热传递的结果是什么?这一连串的质疑,追根溯源,强化了学生对热传递规律内涵外延的认识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使热传递规律更清晰明朗,加强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八、升华性质疑
根据学生实际,紧扣教材内容,挖掘其潜在的思想性,通过质疑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实现从认知到品德的升华。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渗透科学态度教育,而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懂得知识,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科学规律,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不等于德育教育。所以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的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及时质疑,就能起到渗透教育达不到的情感陶冶和思想认识升华。例如,在复习阶段,把物理学家的名字和发现的规律,发明的器材搜集整理后问:我们的祖先和民族在物理学家里有哪些伟大贡献?为什么近几个世纪外国人的发明贡献多?改革开放后我国有哪些杰出的成就?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十分热烈。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质疑,必须要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使教学达到夯实双基、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