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五小学 张永存
寄宿制小学学生,每周回家一次,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中,除了六节文化课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课余时间。而寄宿制小学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想家心切,对于自己的课余学习与生活很难有个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本课程主要探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如何用科学、民主、创新的手段,正确管理好学生的课余学习与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能让寄宿制小学生热爱学校、喜欢老师、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一、合理分配时间,活动形成常规
1、培养效率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我作为班主任,为了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学得愉快、玩得开心,首先从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入手,让学生明白一日常规和一周生活,明白课余时间的相关安排,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课内的事情不留到课外,留出充裕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课内外活动相得益彰,实现有效管理,有效学习,有效生活。
2、做好时间规划,活动形成常规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做好正常文化课课程的安排,还需要对课余时间做好合理的安排,制定出各时段、各阶段、各人员的活动内容安排表。通过规范课余各项活动时间的安排,杜绝班级散、乱、差现象的发生,有效避免寄宿小学生因无所事事而逃学、外出做坏事现象的发生,让学生参与各项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减轻了班主任管理的压力。
二、做好良师益友,走进学生心灵
1、有强烈的责任感
管理好寄宿制小学生课余学习与生活,强烈的责任感是前提。因为孩子们很小就到学校里住校,离开父母的不安、焦躁、孤独等情绪在课余生活中暴露无疑。面对一日、一周的校园生活,作为学校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所以,我牺牲个人课余休息时间,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陪寄宿的孩子们度过每一天,随时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有慈母般的爱心
爱是教育成功的一半,“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在我们农村寄宿制小学,班主任更是承担着教师与父母的双重角色。孩子们都来自于距离学校几公里以外的少数民族村寨,从学前班开始就住在学校里,受语言、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孩子们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作为班主任,我除了做好正常课程时间的管理,还利用课余时间,用慈母般的爱心引导孩子们学好、生活好。利用慈母般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终有一天会帮助孩子成长的。
3、有关注特殊群体的意识
“人到上百,形形色色”。住在学校里的孩子,情况各不相同。所谓特殊群体就是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伤病残儿童、心理有疾病的儿童、特殊的少数民族儿童等。今天主要谈的就是特殊的少数民族儿童。作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班主任,曾遇到个别特殊少数民族学生性格古怪、我行我素、“我最大”、目无规矩等现象发生,往往对班级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做好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刚刚入学时,有的少数民族学生从来不洗脸、不洗脚、不叠被、不整理内务、不打扫卫生,甚至还会随便在校园里、宿舍里大小便。经过调查分析,这是因为他们在村寨中不讲究卫生,村里没有厕所,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遇到这种情况,不挖苦、取笑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了解产生此类问题的根源,利用个别辅导、“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班会、“我带你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你教我劳动”勤工俭学活动等方式,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融入班集体,帮助他们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引导自主管理,强化主体意识
1、抓好班干部团队
自主管理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放手让班干部团队进行自主管理,让班主任从繁琐的小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教学研究,理论研究和自身发展上,有更多的精力着重了解、研究寄宿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等工作中去。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会自由飞翔”,使得课余时间不在是散、乱、差,不再是一群野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成立规范小组
为了在课余时间能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让所有寄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细化了教室地板卫生组、教室窗户卫生组、教室桌椅卫生组、公共卫生组、个人仪容仪表检查组、绿化小组、共同学习小组等多个规范小组,其中有些同学兼职好几个规范小组的组长或是参与多个规范小组,做到活动有章可循,评价有理可依。
3、做好操行评定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时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每周的班会上,同学们根据上一周的学校养成教育考核量化反馈的情况和班级平时的量化,自评或互评选出在课余时间表现优秀的小组,把考核所得分量化到学生个人的操行评定中,对课余时间表现突出的还给予加分奖励,班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浓厚氛围。被表扬的学生积极行为得到肯定,自信心增强,未被表扬的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自我激励。各项活动在班内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稳步上升。
四、注重家校联动,丰富课余活动
寄宿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包括周末回家时间和各种节假日、寒暑假时间。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家长和孩子接触交流的时间少了,孩子在校的各种表现和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未能及时掌握。所以,为了让寄宿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且有意义,需要做好和家长及时沟通的相关工作,注重家校联动,构建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总之,寄宿制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是一项非常令人费心的事,只要班主任多留心、多观察、多付出,用心去培育他们,就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