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桑梓镇金星完全小学 杨慧玲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越来越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新课标发展的需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建立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启蒙学生思想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在相关学科领域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学生语文的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掌握语文学习的脉络,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意识,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教学模式 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技能运用策略。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思想的形成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语文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真正的主人。
一、新课标下创新与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产物,对消除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认识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摒弃传统的课堂观念,积极探索创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才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教师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对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快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合理安排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参加教学讲座、学习进修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方向。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做好前期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优质公开课、教师之间互相请教学习等方式观察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从中吸取经验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要合理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合理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有所收获和提高。
二、新课标下创新与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引入课前预习,营造开放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语文课程改革是实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手段,也是实现语文课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主要手段。当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较久,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根据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仍然有一些教师被落后的教学理念所束缚,没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加上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标背景下,这一现象已经脱离了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跳出常规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不断地进行改革和优化,才能使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得到切实的提升。通过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学习知识背景,不仅有助于教师在课堂营造开放、令人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表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背景,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能力。并且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运用发散的头脑,思考更深层次的语文知识原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科学知识的兴趣,并能够把知识合理地运用,提高自身的语文学科文化素养。
2、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小学生的青睐。情境创设法是指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一种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逼真情境,主要以形象为基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感受,将抽象、复杂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生动、生动的形式。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建立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关键。语文学科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尤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导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要从学生的发展入手,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以《盘古开天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使学生对盘古事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文章结构构建一个基本框架,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将文章的内容分成合理的段落,将整个故事分成几个小情节,帮助学生对故事的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相关问题:“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从盘古身上体验到什么样的精神,总结盘古的开拓精神。”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建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汉语学习的情感态度。
3、以学生主体为中心,科学设置教学
新课程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实践的主体,因此,在建立一个小学语文的有效课堂的时候,可以用一种转变的方式,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来。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建设语文高效课堂可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环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使学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思考、分析、解决语文问题,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减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建设语文高效课堂,也是顺应学生思维创新的关键,是加强课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收益,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具体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个性特点,以及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环节第一,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态度,潜力,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分类。其次,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布置好任务,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培养他们多视角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最后,教师需要对语文教学的难点、重点进行总结,完成教学评价,从而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完整性[3]。
三、结束语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教师们需要注意在课堂上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课堂主体意识,有助于促使学生不断进步,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以激励教学为主,激发他们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从而发挥语文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丽娜.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东西南北,2021,02(005)
[2] 王黎黎.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