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小渡口镇中心小学 严黎波
摘 要:基于新教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要提高育人有效性,就必须做到方法多样,新颖生动。本文探讨了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教学应在吸引性、趣味性、诱思性和针对性方面下功夫的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 有效 吸引性 趣味性 诱思性
导入教学,又称之为引入教学、启幕教学,虽然时短,但意义重大,有顺风拉帆和先声夺人的重要作用,也有敲山震虎的聚焦注意力效果。这样的效果不是生来就有,而是经过了精心设计和认真打磨了的导入教学,才会有这样的神奇呈现在学生视野中。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在全面推进“五育合一”新教改的今天,在“活用教法”思想指引下,我们应创新作为课堂一部分的导入的教学策略,让自己所承担的数学教学获得高质量发展,能促进学生全方位进步。而传统数学教学,由于很多教师忙于赶进度,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导入教学的策略创新和方法组合,采取开课便讲、人齐开教的做法,导致很多学生“心”还没有回到教室,注意力还没有在课堂时就错过了新知学习机会,故而学生没有学好而致成绩差。对于以学彰教的课堂教学,处于高耗低效的结局,也就好理解了。所以,在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新教改背景下,我们如何设计“开头语”,安排“导入事”,就成为我们创新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实践了。下面,我以这几年来数学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新教改背景下课堂有效导入教学的策略。
一、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应具有吸引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具有强烈的吸引性,而吸引性而产生的吸引力,来自于儿童“亲其师”的向师性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直观性。前者是学生喜欢数学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爱屋及乌,只喜欢学习他们心中喜欢的老师的课。作为一线教师,应加强情感投入,多与学生亲切交流和日常交往,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魅力,进而主动学习你所教的课。大凡对导入教学有研究的教师都知道,只要学生喜欢你,你的课学生都乐于全神贯注地听。对于教学直观性,在“班班通”工程全面完成的今天,课堂中的交互式白板或智能一体机,扮演着开课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这种情境集声、光、色、动于一体,交织绘成图文并茂,视听兼顾的新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到学习中来,故而产生求知欲望,注意力高度集中。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我要学”动力,我们可通过Flash动画呈现分别以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车轮的板车前行动画,让学生认识到圆的特殊作用。只要他们就会产生探究圆的特征的学习欲望,自然去认识圆这个特殊的新内容。
二、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应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共识,我想最好的老师自然也就应该是善于激趣的老师。课堂开始就激趣,是我们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正确做法,也是提高导入教学有效性的首要追求。那如何激趣呢?我认为可在结合教学内容基础上从这几个方面去实践。
一是利用故事激趣。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抓住这个特征,我们就可在开课导入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数学在发展过程中传下来的奇闻趣事,开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对今天要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时,我们就可把“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作为教学引子,让学生卡通故事吸引而产生学习兴趣。
二是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学生现在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课堂教与学,而我们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可有效达成这样要求的同时,也能使导入教学趣味丛生。例如,在教学《税率》和《利率》时,我们就可以完全从现生活出发,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从研究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入手,探究税率和利率等相关的百分数知识。
三、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应具有诱思性
调动思维参与的不是趣味性所能完全实现的,真正能引发学生思维在探究中发挥作用的是教学诱思性。实现这种目的,我们有三种路径,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打破认知平衡,三是设置引疑悬念。
精心设计的教学悬念,往往有扣人心弦的积极功效,是有效调动学生探究心理的尖刀利器,不仅能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去思考质疑,还能促使学生产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不弄明白不罢休”的学习动力。因此,大凡好的课,都力争将悬念策略引入其中,让学生的“心”在被悬、释悬中过一把紧张“瘾”。把其应用到课堂导入教学中,往往就会成为思维“引发剂”和“发酵粉”,促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投入到解开数学知识之迷的思维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主体能动性。所以,在新教改背景下的大凡好课,其课堂导入教学,就是悬念启幕,用“且听下回分解”的诱思性来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例如,在《年月日》课堂导入教学时巧设12岁的猪八戒只过了4个生日的悬念引入,就可有效引发学生探究新知欲望。
总之,新教改背景下的数学课堂导入教学,可以说是导无定策,贵在得当。除了上述三个特征外,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还应具有针对性。正是这样的“四性”,成就了导入高效教学的实效性。在今天,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有这样的课堂导入教学思想,有效的课堂导入不在于急切传道授业,而在于激趣、唤醒和诱思。而要实现这样的效果,不是想就可以实现,必须要精心构思,创新策略,才能打造良好开端,才能为新课获得教学成功奠定良好基础。只有这样的有效实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才能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下产生巨大的学习追求动力,进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与教师自愿达到师生双边而共同推动教学向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梅.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提高的策略探寻[J].教学与研究,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