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梦溪镇中学 向继雅
摘 要:语文学习中的高超能力实则是高效的思维能力和高效的记忆力能力的整合。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依据思维导图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它运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认知系统,让思维可视化,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由此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 嵌入式 教学策略
语文学习中的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能有效地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
思维导图是一种整体思维工具,一种可视图表。由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所创。可以广泛运用到所有认知功能领域,尤其是学习、思考、记忆和各种形式的创造。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优势十分明显。依据思维导图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将它运用于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它更利于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应用思维导图 预习趣味化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备学即预习。预习作为独立学习的一次尝试,在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良好的开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预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新教材,尝试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扫清障碍,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嵌入预习的过程,将思维形象化,通过直观的图片形式,加上色彩的视觉冲击,不仅能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发散,由中心向外辐射出数个关节点,联结起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由此产生的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数个关节点,展现出的是思维的发散,是放射性立体结构,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效用。例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时,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嵌入思维导图,围绕"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揭示道理、类似故事和易错字词"这五个板块进行有效预习,并将每个关节点再进行思维的发散,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动力,发散思维,拓展知识面。
二、应用思维导图 精读细致化
在精读教学过程嵌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文本内容,还可以对重要的语句、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以攻克教学中的重难点,促使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围绕"伟大壮举"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通过阅读理解,学生讨论探究得出关键点:(1)观看人员多而广;(2)仪式隆重;(3)销毁鸦片过程及数量之多;(4)历史意义。再细化分别从文中哪些字词可以看出?引发学生深入阅读,更进一步思考,从而对文本进行更为细琢细磨地研读,达到理解。呈现思维导图的同时,亦是将多重思维显性化,符合思维记忆的特性和大脑的运作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文水平的提升。
三、应用思维导图 阅读多维化
在大语文环境下,教材中的阅读量远远不够,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势在必行。群文阅读这种以一带多的阅读方式,既是扩充了阅读教学的内容,更是对阅读教学传统模式的突破。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嵌入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
如《桂花雨》一课,诸如此类的名篇有很多,如郑莹《家乡的桥》、阮华君《六月槐花香》、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等,以此为契机,利用思维导图中的树型图,通过导图中层次的划分、顺序的调整、符号的应用、文字归纳、分支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整体结构的重建等具体指导的技巧,将相关文章变形散为神聚,将异曲同工之妙串珠成链;横连纵比,出新意于说理。从一文发散至相关的群文阅读,丰沛学生的阅读量,让课堂更为有效充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间,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的张力和生命的特质,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语文水平的提升。
四、应用思维导图 复习高效化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繁复,知识层面的,技能与方法层面的,情感表达层面的,三者缺一不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因为学习内容过多而无法完整地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
在复习指导中嵌入思维导图,能有针对性地完成专题的复习任务,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将知识进行条状块面化地处理,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清晰具体的记录。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可以形成合作学习。如复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由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有序讨论,共同绘制不同复习主题的思维导图,如字词类、人物品质类、文章表达方法类等,再进一步细化。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分享各自的想法;教师同时参与研讨,对研讨内容、方向及方式进行有效把控和引导,最终引导全班同学通过交流,对比与优化,寻求最佳整合,将单课知识、单元知识及学段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满足不同掌握程度学生所需要的复习方案,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合作的品质,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
综上所述, 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思维导图发展相对较晚, 但目开始收到相对广泛地关注,呈上升的研究趋势。根据笔者对相关文献的研读、分析和探究, 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中,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构认知体系, 让思维可视化,从而增强理解、记忆并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即更具有广度与深度,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