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七一中学 昝 怡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通过对诗歌教学重要性的阐述,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包括深入解读诗歌文本、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诗歌诵读与情感体验以及拓展诗歌教学资源等方面,以期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意识。然而,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深入解读诗歌文本
1、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包括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人物、事件等。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梳理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脉络。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春望》时,先让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山河”“草木”,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景物所表达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所反映的安史之乱时期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社会现实。
2、挖掘诗歌的深层内涵:诗歌往往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诗歌的表面文字,挖掘其深层内涵。可以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诗歌中的意象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比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了解文天祥所处的南宋末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抗元事迹,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3、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歌具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如诗歌的韵律、节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比阅读、分析诗句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艺术特色的妙处。例如,对比李白的豪放飘逸和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在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营造出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例如,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一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的视频,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诗歌。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诗歌的解读、分析、讨论等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木兰诗》时,让小组讨论木兰的人物形象和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最后全班共同总结。
3、角色扮演法:对于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展现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例如,在学习《石壕吏》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老翁、老妇、官吏等角色,通过表演再现诗歌中官吏夜间抓人服役的场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提出疑问,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诗歌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锦瑟》时,让学生思考诗歌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中“无端”一词的含义,为什么诗人要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指导学习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如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分析诗歌的意象、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就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诗歌。比如,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3、开展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阅读与所学诗歌相关的其他作品,拓宽阅读视野。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集或相关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四、加强诗歌诵读与情感体验
1、重视诵读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包括诗歌的节奏划分、重音的处理、语调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教师范读、音频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模仿学习。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豪迈气势,注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千里”“万里”等词的重音处理,以及“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高昂语调。
2、增加诵读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诵读时间,让他们反复诵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可以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如个人诵读、集体诵读、配乐诵读等,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例如,在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先让学生个人诵读,感受诗歌的情感,再进行集体配乐诵读,营造出浓厚的思乡氛围。
3、引导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方式,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时,让学生想象自己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之情。
五、拓展诗歌教学资源
1、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为诗歌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比如,在学习古诗《望岳》时,播放泰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泰山的雄伟壮观,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诗人的豪情壮志。
2、挖掘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丰富的诗歌学习资源,如诗歌网站、在线课程、诗歌论坛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例如,推荐学生访问一些专业的诗歌网站,让他们在网站上阅读诗歌、了解诗歌赏析文章,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诗歌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和阅读心得。
3、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各地都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将地方文化资源与诗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在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有许多与当地名胜古迹相关的诗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然后学习与之相关的诗歌,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使诗歌教学真正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