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中学 王晓频
摘 要:道德和法治相较于其他课本来说,显得更加抽象,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多的挖掘并创新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度,在教学时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自主探求的方式来让道德和法治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关键词:道德法治 生活化教学
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
一、搭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道理、理论等都来源于生活,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从而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生活的实例来诱发学生自主分析、总结知识原理,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德育教育等。因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贴近生活或者以生活为真实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自主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体验感受,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团结、经验分享等良好品质。例如:在学习“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时,笔者以学校宿舍为例构建了一个实际的情境:下了晚自习,宿舍有没有到这样的情况,你想要休息,但是有的学生却在宿舍大声说话,你开口阻止他,他却说自己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权益应当如何保护呢?学生很快就会结合案例从教材中总结答案: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这种事情在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通过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尊重、团结等。构建生活化教学背景,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课堂真正地贴近生活。
二、教学模式生活化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不仅要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模式也应该要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如果教学方式也生活化,必将会使得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角色扮演。教师设计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去身临其境的真正的去体会、去感受;还可以同一场景让学生轮换角色的模拟扮演。角色扮演结束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体验与心得。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在了事件之中,一方面他们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假如在生活中遇到此类的突发事件,他们也将会游刃有余,有条不紊;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丰富更加贴合生活,也提升了他们合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布置贴合生活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的将道德与法制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讲到孝道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如:帮妈妈洗一次碗、帮刚刚下班的爸爸捶捶背、给牙口不好的爷爷奶奶榨一杯新鲜的果汁等等,不仅让学生把理论知识真正的回归生活,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从而更加的孝顺。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进行道德与法制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表现在具体的行为上,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心理素质的人才,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评价的成功与否对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制课的有效评价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多元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注重学习过程;既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又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评价要基于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让评价为学生所接受,真正成为学生不断上进的动力。在教学中,我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表现也融入到了评价中。如在学习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后,我对学生的评价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层面上,还让学生相互列举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实例,然后我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必要的表扬。这样评价的好处在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真正了解了如何将所学表现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
四、课堂教学要走向社会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学习认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行为。鉴于此,教师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活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将课堂引向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在自己身边,并不是遥远的、与自己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学习思想政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更好地感悟生活。例如,在学习“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进更多的生活事例,结合具体的情境讲解知识,让学生真正了解一些不良事件的后果。围绕学生骑车、运动、交通等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演练,通过一些侵害事件,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犯罪事件,教师还要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作报告,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时代特点以及学生所接触的日常生活情况;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以实现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有效性,从而避免走入形式主义的生活化教学歧途。
参考文献:
[1]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2022(12)
[2]吴宁.思政课道德与法治一体化教学的方向与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9(08)
[3] 周宝卫.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