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高阳镇中心小学校 李 波
摘 要:本文聚焦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深入剖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策略,旨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学科,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以及思维品质,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探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细化:在字词教学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基本含义,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字词的多种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能力。在阅读技巧训练上,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精读、略读等能力,让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技巧。例如,在低年级阶段,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标注生字词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中高年级,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线索、品味关键词句等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念,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启发。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时,引导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情境教学法营造阅读氛围: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所描绘的场景和氛围,增强阅读的代入感。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视频,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之间,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中对桂林山水的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问题驱动教学法激发思维:教师根据阅读文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文本内容。例如,在教授《司马光》时,教师可以提问:“司马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砸缸救人的?他为什么要砸缸?还有其他办法可以救小朋友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教学法增强体验: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例如,在教授《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对话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拓展阅读材料,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1、构建多元化阅读体系:以教材为基础,拓展丰富的课外读物,构建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绘本、儿童诗歌等在内的多元化阅读体系。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和简单的儿歌、童话;中高年级学生可以阅读经典文学名著的简写本、科普文章、儿童小说等。
2、开发校本阅读课程:结合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发校本阅读课程。收集整理本地的文化资源、民间故事、名人传记等,编写成校本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家乡文化,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校本阅读课程还可以设置阅读分享、阅读实践等活动,丰富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3、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推荐一些优质的儿童阅读网站、电子图书平台和阅读APP。例如,“喜马拉雅儿童”“凯叔讲故事”等平台上有丰富的有声读物,适合学生在课余时间收听;“当当云阅读”“微信读书”等电子图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正版电子书籍,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筛选网络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
四、加强阅读过程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前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读课文等方式,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授《草船借箭》前,让学生查阅《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预习生字词,标注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课堂阅读指导: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体裁和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对于精读课文,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研读,品味关键词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对于略读课文,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课外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阅读进度。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制作阅读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定期组织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为学生的阅读成长搭建坚实的平台,让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习惯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