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邵县小塘镇中心小学 李级红
摘 要: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生活过渡到小学生活的关键阶段,需要兼顾知识衔接、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方式转变。幼儿园阶段强调"一日生活皆课程",儿童主要通过生活和游戏获取知识;而小学一年级采用游戏化教学,既能有效衔接幼儿园教育方式,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关键词:幼小衔接 游戏化教学 学习兴趣 能力发展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幼小衔接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该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否适应并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环境,其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数学游戏化教学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年级游戏教学概述
游戏化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玩游戏,而是把数学学习目标巧妙融入游戏中,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技能。例如,在“数字排序”游戏中,学生通过给不同数字卡片排序,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
从心理角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游戏化教学能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从知识角度,能降低数学知识难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比如,通过“凑十法”游戏,学生能更好理解加法运算;从能力培养角度,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如在“数学拼图”游戏中,学生需思考拼图策略,与同伴交流合作完成任务。
当然要依据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特点设计游戏,游戏规则应简单易懂,确保学生能理解和参与。游戏难度要适中,既具挑战性又让学生有成功体验。实施时,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关注全体学生参与度。
同时,除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还应评价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如思维活跃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评价方式可多样化,如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
一年级数学游戏化教学是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方式,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特征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其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儿童完成学习任务和实践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单节课时长通常为20分钟,且对课堂纪律要求较为宽松。而小学教育则具有显著差异:课堂教学需完成明确的学习任务,更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节课时长延长至40分钟,并对课堂纪律提出严格要求。如何实现二者间的平稳过渡?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契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其趣味性和互动性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理解能力。
三、一年级游戏化教学的必要性
1、理论依据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知识经验,教师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参与机会。游戏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形式,能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处于主动参与状态,其动作、思维等均保持高度活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游戏情境,更易于儿童理解和内化。因此,数学游戏化教学对激发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实例1:在教学"10的组成"时,可设计"动物联欢会"主题游戏。通过"找朋友"环节,要求学生观察并匹配两组能组成10的动物形象。该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按群计数能力,其生动活泼的动物形象也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达成教学目标。
2实践价值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小学生姓'小'。"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小学阶段教育必须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游戏化教学能将数学问题巧妙融入游戏情境,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能在挑战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数学学习信心。
教学实例2:在教学"1~10的数序"时,可设计"超级侦探"游戏。学生四人一组,使用扑克牌进行数序排列并找出缺失数字。轮流担任出题者与解题者的角色设计,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序概念,又能通过竞争机制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意义
1、促进学习适应性
游戏化教学能有效缓解初入小学学生的适应困难。通过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对传统课堂形式的抵触心理,更快适应小学学习节奏。
2、培养实践能力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多依赖教师引导,而小学阶段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实践能力。游戏化教学通过情景模拟、交际互动等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助力其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
3、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例如在"班级跳蚤市场"游戏中,学生通过模拟货币交易,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锻炼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结语
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虽浅显,但教学方式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了游戏的情景性、沉浸性和启发性等特征,能有效帮助儿童完成幼小衔接阶段的过渡。教师应深入挖掘游戏与数学知识的结合点,构建更具实效性的游戏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范文倩,李媛,张一春.游戏化教学:幼小衔接教学的新趋向[J].江苏省
教育学, 2018(4)
[2] 于朦.幼小衔接视角下课程游戏化的探究与实施[J].吉林教育, 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