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涔南镇中学 文 为
【摘 要】 创设情境,享受语文的人文美,意蕴美,思想美。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美,人物的思想美,把这种美的体验带到现实中来,创造出生活美。
【关键词】 学习语文 享受语文
小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他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想修养、心理品质等方面,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新世纪的语文教育不仅要着眼于青少年在求知过程中学会怎么做人,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协调他们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有志气、有抱负、有民族精神的新人。
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语言生动,蕴意深刻。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自身发展完善的问题。语文教材中通过丰满的人物形象、真实的生活情景,抒发人间真情,折射出崇高的人性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设合情合理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的感知作品的艺术魅力,享受文章的的人文性。例如,在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不论出自谁的口,定会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因为语气中的坚定会让人动容,更何况是一位孩子的心声呢。这是幼小的主人公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说出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一句话。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文章在景色宜人、空气新鲜的森林里拉开序幕,全家人在赏花聊天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这突如其来的大雨却演绎出了一场动人的场景: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萨沙的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了给萨沙,当我读到这里时,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时候妈妈冒雨给我送雨衣的情景,那暖暖的关爱顿时渗透到心里,而这份关爱也同样传递到文中的每个人。当我们再次细细品味时,它所蕴含着的并不仅仅是亲人之间的深情。当弱小的萨沙看到蔷薇花被大雨打掉了两片花瓣时,即刻充当起了强者,心疼地掀起了雨衣,小心翼翼地遮在粉红的蔷薇花上,让娇嫩弱小的花儿得到保护和帮助,萨沙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学会了保护弱者,而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这也是他所希望的。
为了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讯息,在教学中我对文章进行了这样的裁剪:
一、补白联想,让简短的课文更丰满
创设情境,感受“弱小”和“保护”。让学生谈话交流。鸟妈妈去远方寻食了,小鸟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你有何感受?心爱的小动物受伤了,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你会怎样做?
二、充实联想,让简练的语言更丰富
我抓住课文中的语句,挑出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
(1)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2)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3)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并思考讨论,找到几个句子的联系,从而感受文章前后内容的紧密联系,作者逻辑思维的有序,体会到语言的精炼也是一种美。抓住这三句话进行对文章的理解,第一句中,通过理解的延伸感受到家人之间的亲情(父母对孩子的爱,哥哥对弟弟的爱)。第二句中体会到萨沙那颗不甘示弱的心,决心做勇敢孩子的坚定信念。最后一句让学生们看到萨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成为了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强者,从而回归主题:“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们更能体会到要尽可能地去保护比我们更弱小的,初步感知到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学生在读读、说说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妈妈、萨沙的话所包含的意思,体会到萨沙聪明、可爱,能自觉保护弱小的高贵品质。体会在这一家人身上都存在这种高贵品质。
三、设身联想,从文本美到现实美
读了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爱是一条无形的丝带,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于是我们互相关心、爱护着。有了爱,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风浪,我们不再害怕,生命也会变得更加坚强。当风雨来临时,我们尽可能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让他们不再害怕,也让这份融融的爱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一颗颗坚强的心团结在一起,共同战胜风雨,迎接更灿烂的彩虹。
朗读指导时,我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引导学生感悟萨沙的内心情绪变化,引起共鸣,体会课文的意蕴美。
在课文的拼读后我还带领孩子们进行阅读拓展。朗读冰心的小诗《别踩了这朵花》。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平时保护弱小的做法,体会付出能收获快乐,并通过冰心奶奶的诗歌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感情,懂得只要能真诚地去关爱别人,只要献出爱心,伸出援助之手,去关心、爱护比自己弱小的,就是一个生活的强者。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世界会充满爱。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意识教育,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和体验,进而按照美的规律自觉地表现和创造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披文入情”剖析人物性格特征,感受情节跌宕起伏,领略变换有序。在动情的分析中,感受作品中昂扬奋发的豪情,拳拳爱国的爱民的真情,依依惜别的柔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对丑恶的厌恶之情,对弱者的怜悯之情。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美的感受,借助语言媒介,学生体验情感,积累最美经验,产生美的联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文学的熏陶,在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中享受语文的审美性。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激趣、巧解、妙喻等多种形式的情境创设,学生学的妙趣横生、兴致盎然,甚至情绪高涨、热血沸腾,审美的功效在课堂中得到激活,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课外阅读去发现美、欣赏美。在合作交流中探索美。在学案导学中创造美。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也不要拘泥于文本,让我们在激情飞扬、灵魂震荡、才华喷涌、思想闪光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真正领略语文的人文性、审美性,真正实现语文的实用性,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语文,享受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