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勉县教学研究室 叶俊英
摘 要: 微视频,增强演示实验效果;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破教学难点;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 微视频 物理教学 课堂时效
优酷网总裁古永锵认为: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其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机、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微视频具有“短、快、精”的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它,既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微观为直观,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充分表现课堂内容,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增进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时效。
随着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手机的普及,利用手机拍摄、剪辑物理学科相关视频,再应用于初中物理学科的教与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一、应用微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进行课前导入,它能有效提升情境创设的效果。微视频具有直观展示的功能,能通过图片、音频以及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现,学生通过观看,就能快速进入到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由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他们不容易在很短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因此,通过创设情境来强化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播放、问题展现等形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例如,在《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播放,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指推动小车,小车会运动,如果把力撤销的话,小车会怎么样呢?从而开展教学。
二、利用微视频,辅助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上好实验课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课堂教学而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实验,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验手段,高度浓缩地展示人们认识和发现某一知识、原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认识和掌握这一知识、原理,并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打基础。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微视频就显得非常必要。例如进行“电路的连接方式”教学时,需要演示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实物接法,由于线路板比较小,还要挂在黑板上,大部分学生看不清元件的摆放和连线情况。如果教师能提前录好实验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三、利用微视频,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当前教育形式下,课堂是教师引导和点拨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探究为辅的开放式学习模式。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可以给学生安排课后任务:在阳光明媚的时候用手机记录三棱镜色散实验,验证红外线及紫外线的存在及其特性的实验;生活中用手机捕捉彩虹视频,并在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增强学生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
四、巧用微视频,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物理有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成为了教学难点,若恰当地运用微视频进行教学,这些难点内容就会变得直观易懂,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但是一些固体(玻璃)在受力未碎时,形变微小,肉眼看不见。教师可以提前录好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能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五、微视频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前面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越来越难,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微视频的出现为学生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教学中的知识点单独录制成视频并进行共享,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随地地观看和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和巩固。利用微视频学习,既可以避免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又能给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破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着微视频应用的深入,它的优越性必将得到充分的展示,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将远远优越于传统教学手段。但是,不可忽视的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视教学内容需要,使用大量的动画视频,过多地用模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如果长期采用这种虚拟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就违背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且思且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实践,适时而又适度地利用微视频,使它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时效,优化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