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岳春娥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作文创新意识
贵州省纳雍县水东镇中心小学 岳春娥
【摘要】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21世纪终身学习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从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进行大胆的探索。
【关键词】 作文 激发 思维 培养 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注重学生主动精神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必须从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培养,必须从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上下功夫,进行大胆的探索。学生的内心深处蕴藏着极大的创新潜能,等待我们去开发。
一、激活想象思维能力,启发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没有新意而显得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训练中激活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有效途径。通过假设、推测、幻想等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既可以激趣,又可以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要真正认识事物,不仅要靠观察,更重要的是靠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因此,作文训练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特别要加强想象和联想能力的训练。低年级注意培养儿童的形象思维;中年级注意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高年级要有意识地抓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转化,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达到言之有理。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老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三、培养感性思维能力,诱发写作灵感
在写作方面,感性思维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
灵感需要培养,更需要诱发。我们老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假”、“大”、“空”,少些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其作文灵感,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把 “随”字做好,随笔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激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习作兴趣,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写作是一种乐趣。只要我们多角度、多形式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