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曲兰镇曲兰中学 邹 利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1、培养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和领悟能力。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熟悉汉语的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从而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例如,朗读古诗词时,学生在平仄、押韵的韵律中,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流畅自然地运用语言。
2、加深文本理解。朗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方式。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关注文字背后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如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能更真切地感受到百草园的生机盎然和三味书屋的严肃氛围,深入理解鲁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与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这种理解比单纯的讲解更加深刻和持久。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有助于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在模仿优秀朗读作品时,学习正确的发音、语调变化和情感表达技巧,从而在日常交流和口语表达中更加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同时也为写作中的语言组织和表达奠定基础。
4、增强记忆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能调动多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视觉、听觉、口腔肌肉运动觉等共同作用,使文字信息更加牢固地存储在大脑中。对于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背诵的内容,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记忆,并且在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1、创设情境。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朗读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例如,在朗读《海燕》时,播放狂风暴雨、波涛汹涌的大海视频,并配上激昂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暴风雨中,感受海燕英勇无畏的精神,从而更加投入地朗读。
2、开展朗读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配乐朗读展示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积极性。例如,举办班级朗诵比赛,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品进行准备,在比赛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加强朗读指导
1、读音与语调指导。教师要注重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加强对易错字、多音字、轻声、变调等的教学。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句子的语气、情感和语义,正确把握语调的高低、升降、轻重变化。如朗读疑问句时,语调上扬;朗读感叹句时,语调加重且下降;表达沉痛、悲伤的情感时,语调低沉缓慢等。
2、节奏与停顿指导。教会学生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语义逻辑和情感表达的需要,合理划分节奏和停顿。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等都要有适当的停顿;较长的句子可以根据意群进行划分,使朗读更加清晰流畅,富有节奏感。
3、情感把握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内涵,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因素,确定朗读的情感基调。如朗读《散步》,则要传达出一家人之间的温馨、和睦与尊老爱幼的亲情。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对比不同情感处理方式的朗读效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情感。
(三)完善朗读评价体系
1、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评价要全面、客观、具体,既要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也要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学生自评让学生能够反思自己的朗读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培养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朗读表现,拓宽视野,提高朗读水平。
2、多角度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应涵盖朗读的各个方面,包括读音的准确性、语调的自然流畅性、节奏停顿的合理性、情感表达的真挚性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等。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朗读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过程,如朗读时的态度、参与度、进步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