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 风雷园 向 红
摘 要:本文围绕教师如何助力幼儿主体性发展展开。为此,一方面要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唤醒其主体意识,包括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基调、承认教师差异并激励其个性工作、相信教师以满足其自我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完善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注重和谐师生关系建立转变教师儿童观,抓住幼儿兴趣点转变教师课程观。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 教师专业化 成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着教师将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适宜的教育行为。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如何才能通过适当的“导”,树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主体性,这是一个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
一、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唤醒主体意识
1、确立幼儿园以教师为本的基调,尊重、理解教师是关键一步。要围绕教师工作修订管理机制,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将约束型管理转变为服务型行政,为教学和教师的保教工作提供全方位服务,营造良好环境。针对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的教师,管理者可通过实践研讨,让他们深入理解工作要点,在反思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行为,实现专业成长,这便是“做中学”与“研究式学习”。
2、承认教师间的差异,激励教师富有个性地开展工作也不可或缺。在备课、说课等环节,鼓励教师坚持自己的主张,形成独特教育观念,唤醒主体意识;开展“自我目标规划”活动,明确目标,激发内在成就动机,在评教评学中注重教师个性展现与成就感体验,培养其将教育视为自我发展事业的激情;鼓励教师创新,不满足于常规,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与个体价值体现,从教师个人实际出发,支持其创造性开展工作。
3、相信教师,满足他们获得最大成就、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同样重要。教师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管理者应为其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建立《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比制度》《骨干教师评选制度》等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发挥优势特长,提倡个性化教学艺术,为教师提供展示才能的广阔空间,让他们在公平竞争中把握机遇,充分施展自身能力。确立教师主体地位,唤醒教师主体意识
二、完善制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完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
第一,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师生关系是教师儿童观的直接体现。真正理解并践行儿童观的教师,能够深层且全面地尊重和理解儿童,体现在师生关系上则是幼儿乐于亲近教师,交往中表现出大胆、自然、积极和和谐。因此,我们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作为重点考察项目,纳入多种评价标准中,如“半日评优活动评价表”“青年新秀半日评优活动评价表”“保教人员日常工作评价标准”等。这种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儿童观,并在实践中尝试,推动教师儿童观的转变。
第二,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转变教师的课程观。为促使教师设计的活动真正促进幼儿发展,我们在评价中强调“活动是否符合幼儿需要”。例如,在“半日评优活动评价表”中,“教育活动”一栏特别指出“注重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需要的有机结合”,引导教师关注幼儿需求,推动生成课程成为主要课程形式。同时,我们从师幼互动入手,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捕捉课程生长点,使课程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刚性走向弹性。评价标准也相应调整,如“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提供及时帮助,及时调整目标与活动”。
第三,调整评价重点,转变教师的教育观。 过去评价教师工作时,重点放在活动效果上,忽略了活动过程,导致教师只关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而忽视幼儿行为背后的实质问题及其兴趣需求的价值。调整后的评价标准将教师关注点引向教育过程的把握和活动价值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评价标准”中规定“能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合理调整教学计划,注重幼儿能力的培养”。
2、完善业务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
第一,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教学效率。传统书写计划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导致其缺乏足够时间观察幼儿,难以充分准备和反思活动。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解决了这一问题。我园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无纸化办公,解决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并通过电子化备课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规划活动设计,思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第二,在课题研究中强化反思行为,提升反思能力。在园本教研中,我们引导教师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确立课题并集体合作,强化反思行为。例如,以“如何引导幼儿在多媒体课件中自主学习?”为切入点,通过“收集问题—实践研究—专家指导—集体研讨—解决问题”的研究步骤,推动教师不断反思、整改,提升其专业化水平。
3、完善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
第一,采用参与式教研活动,提高实效性。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我们尝试开展参与式教研活动。通过分组、分工的方式,每位教师承担一定任务,如主题规划、现场活动、活动反思等,形成积极研讨氛围。教师在活动中思考更深入,发言更踊跃,思想认识不断提升,活动效果显著。
第二,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增强针对性。主题式教研活动围绕具体问题展开,如“如何提高幼儿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集体研讨、实践反思,帮助教师深入理解问题本质,提升业务能力。
第三,引入专家指导,提升教研质量。邀请专家参与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其拓宽视野,提升专业素养。例如,在多媒体教学研究中,专家指导教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通过完善评价制度、业务管理制度和教研活动形式,我们有效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